主题:【原创】测量不确定度和测不准原理毛关系都没有!

浏览0 回复17 电梯直达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呵呵,其实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都是量化评判测量结果质量好坏的参数。
  对于“测量误差”,几乎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是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差,因为真值是没有误差的值,现实中无法得到,因此“测量误差”的新定义改为“测量结果减去参考值”,这个“参考值”就是相对真的真值,例如标准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上级给出的测得值等等。因此“测量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偏离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的距离,距离越大越不准确,距离越小越准确,测量误差就是量化评价测量结果准确性高低的参数。
  对于“测量不确定度”,JJF1001的1998版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2011版定义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被测量之值”与“被测量量值”同义,GUM说“真值”的“真”字是多余的,因此“被测量之值”与“被测量量值”实际上是指“被测量真值”。被测量真值人们不可得,但人们却可以“估计”,“根据所用到的信息”指实施测量过程的有用信息,根据实施测量过程所用到的信息进行估计,可以估计出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用半宽表示),将这个“半宽度”作为一个“参数”,一个“非负参数”,“与测量结果相联系”,表征测量结果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或参数就叫“测量不确定度”。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性”。
  因此表征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表征“准确性”的测量误差,另一个是表征“可信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两个质量特性,相互有联系,但却迥然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JJF1001重新定义了“测量结果”,要求测量人员在给出完整的测量结果报告时必须同时给出测得值和测得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也是因为测量结果具有这两个特性的原因。我们要首先用不确定度判定测量者给出的测量结果是否值得采信,确定可采信后,再用给出的测得值判定被测量是否合格。用被测对象要求的值与测得值可得到误差,本质上就是用误差判定被测对象是否合格。如果用不确定度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满足要求,就不能使用该测量结果评判被测对象的合格性,必须要求测量者改进测量方法重新测量。
  可信性判定的标准是1/3原则,对于检定和校准就是U/MPEV≤1/3,大于1/3的为不可信或称不可靠,不能采信。符合性判定的标准是测得的误差介于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小于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的判为合格,大于MPEV的判为不合格。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呵呵,其实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都是量化评判测量结果质量好坏的参数。
  对于“测量误差”,几乎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是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差,因为真值是没有误差的值,现实中无法得到,因此“测量误差”的新定义改为“测量结果减去参考值”,这个“参考值”就是相对真的真值,例如标准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上级给出的测得值等等。因此“测量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偏离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的距离,距离越大越不准确,距离越小越准确,测量误差就是量化评价测量结果准确性高低的参数。
  对于“测量不确定度”,JJF1001的1998版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2011版定义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被测量之值”与“被测量量值”同义,GUM说“真值”的“真”字是多余的,因此“被测量之值”与“被测量量值”实际上是指“被测量真值”。被测量真值人们不可得,但人们却可以“估计”,“根据所用到的信息”指实施测量过程的有用信息,根据实施测量过程所用到的信息进行估计,可以估计出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用半宽表示),将这个“半宽度”作为一个“参数”,一个“非负参数”,“与测量结果相联系”,表征测量结果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或参数就叫“测量不确定度”。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性”。
  因此表征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表征“准确性”的测量误差,另一个是表征“可信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两个质量特性,相互有联系,但却迥然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JJF1001重新定义了“测量结果”,要求测量人员在给出完整的测量结果报告时必须同时给出测得值和测得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也是因为测量结果具有这两个特性的原因。我们要首先用不确定度判定测量者给出的测量结果是否值得采信,确定可采信后,再用给出的测得值判定被测量是否合格。用被测对象要求的值与测得值可得到误差,本质上就是用误差判定被测对象是否合格。如果用不确定度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满足要求,就不能使用该测量结果评判被测对象的合格性,必须要求测量者改进测量方法重新测量。
  可信性判定的标准是1/3原则,对于检定和校准就是U/MPEV≤1/3,大于1/3的为不可信或称不可靠,不能采信。符合性判定的标准是测得的误差介于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小于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的判为合格,大于MPEV的判为不合格。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呵呵,其实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都是量化评判测量结果质量好坏的参数。
  对于“测量误差”,几乎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是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差,因为真值是没有误差的值,现实中无法得到,因此“测量误差”的新定义改为“测量结果减去参考值”,这个“参考值”就是相对真的真值,例如标准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上级给出的测得值等等。因此“测量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偏离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的距离,距离越大越不准确,距离越小越准确,测量误差就是量化评价测量结果准确性高低的参数。
  对于“测量不确定度”,JJF1001的1998版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2011版定义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被测量之值”与“被测量量值”同义,GUM说“真值”的“真”字是多余的,因此“被测量之值”与“被测量量值”实际上是指“被测量真值”。被测量真值人们不可得,但人们却可以“估计”,“根据所用到的信息”指实施测量过程的有用信息,根据实施测量过程所用到的信息进行估计,可以估计出被测量真值所处区间的宽度(用半宽表示),将这个“半宽度”作为一个“参数”,一个“非负参数”,“与测量结果相联系”,表征测量结果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或参数就叫“测量不确定度”。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性”。
  因此表征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表征“准确性”的测量误差,另一个是表征“可信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两个质量特性,相互有联系,但却迥然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JJF1001重新定义了“测量结果”,要求测量人员在给出完整的测量结果报告时必须同时给出测得值和测得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也是因为测量结果具有这两个特性的原因。我们要首先用不确定度判定测量者给出的测量结果是否值得采信,确定可采信后,再用给出的测得值判定被测量是否合格。用被测对象要求的值与测得值可得到误差,本质上就是用误差判定被测对象是否合格。如果用不确定度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满足要求,就不能使用该测量结果评判被测对象的合格性,必须要求测量者改进测量方法重新测量。
  可信性判定的标准是1/3原则,对于检定和校准就是U/MPEV≤1/3,大于1/3的为不可信或称不可靠,不能采信。符合性判定的标准是测得的误差介于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小于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的判为合格,大于MPEV的判为不合格。
石头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承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omjia(liqunqueen) 发表:
不确定度是表征分散程度的
表征的是是真值(估计真值)的分散程度,精密度只是重复测量值的一致性。

测量所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所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所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所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所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所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8/7/3 13:46:52 Last edit by dacaoyu
检测老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认为还是有关系的,只是运用领域不同。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Heisenberg在量子力学中提出不确定度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
1962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Youden首先在计量校准系统中提出定量表示不确定度。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误差(或修正值)是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而不确定度是离散程度的定量表征,两者的定义和功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不修正的测量过程而言,其测量结果的误差大,未必不确定度就一定大,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也未必不确定度就小。两者之间,理论上并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