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实验室分析仪器--有机质谱分析仪样品制备及预处理技术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深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采集的样品一般需要采用溶解、蒸馏、萃取吸附、膜分离、低温浓集、衍生化处理等过程,使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形态和浓度转变成适宜质谱仪器检测的形态和浓度。这里将这些技术做简略介绍。

一、蒸馏技术
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质的不同,通过加入或去除热量的方法,使混合物形成气液两相,并让它们相互接触进行质量传递,致使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增浓,难挥发组分在液相中增浓,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这种操作统称为蒸馏。由此可见,蒸馏分离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分离的条件是必须形成气液两相系统。蒸馏操作的特点:①蒸馏操作较简单,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②蒸馏分离的使用范围广,它不仅可以分离液体混合物,而且也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或固体混合物,例如,可以将空气加压液化或将脂肪酸混合物加热熔化并减压,以建立气液两相系统,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③在蒸馏中由于要产生大量的气相液相,因此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或者为建立气液两相系统,通常需要高压、真空、高温或低温等条件,也会带来技术问题等,这也是不易采用蒸馏分离某些物系的原因。

蒸馏一般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和水蒸气蒸馏等技术。

1.简单蒸馏
简单蒸馏是使混合液逐渐汽化并使蒸气及时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离操作,适用于易分离物系或分离要求不高的场合。


2.分馏

分馏是利用分馏柱将多次汽化-冷凝过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因此,分馏实际上是多次蒸馏。它更适合于分离提纯沸点相差不大的液体有机混合物。

进行分馏的必要性:①蒸馏分离不彻底;②多次蒸馏操作烦琐、费时、浪费极大。混合液沸腾后蒸气进入分馏柱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与继续上升的蒸气接触,两者进行热交换,蒸气中高沸点组分被冷凝,低沸点组分仍呈蒸气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点组分受热汽化,高沸点组分仍呈液态下降。结果是上升的蒸气中低沸点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增多。如此经过多次热交换,就相当于连续多次的普通蒸馏,以致低沸点组分的蒸气不断上升,而被蒸馏出来,而高沸点组分则不断流回蒸馏瓶中,最终将它们分离。

3.减压蒸馏
液体的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借助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就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这便是减压蒸馏操作的理论依据。减压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


4.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试料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试料成分的浸提。水蒸气蒸馏法可分为共水蒸馏法、通水蒸气蒸馏法、水上蒸馏法。为提高馏出液的浓度,一般需将馏出液进行重蒸馏或加盐重蒸馏。常用设备为多能提取罐、挥发油提取罐,它在生产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二、萃取技术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1.液-液萃取
用溶剂从溶液中抽提物质叫液-液萃取,也称溶剂萃取。经典的液液萃取指的是有机溶剂萃取。其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中许多性质相似物质的分离、大量基体中微量成分的分离浓集;也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激素等发酵产物工业规模的提取。其具有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2.液-固萃取

用某种溶剂把有用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液固萃取,也称浸取或浸出。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这类技术在质谱分析的样品制备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3.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样品前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净化和富集。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样品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

SPE技术基于液-固相色谱理论,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富集、分离和净化,是一种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也可以将其近似地看作一种简单的色谱过程。

SPE利用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的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较常用的方法是使液体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保留其中被测物质,再选用适当强度溶剂冲去杂质,然后用少量溶剂迅速洗脱被测物质,从而达到快速分离净化与浓缩的目的;也可选择性吸附干扰杂质,而让被测物质流出;或同时吸附杂质和被测物质,再使用合适的溶剂选择性洗脱被测物质。

4.固相微萃取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ME)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型的样品前处理与富集技术,它由加拿大 Waterloo Pawliszyn教授的研究小组于1989年首次进行开发研究,属于非溶剂型选择性萃取法。

SPME是在固相萃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萃取分离技术,是一种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的无溶剂样品微萃取新技术。固相微萃取装置类似于微量进样器,不过其手柄接有一个受不锈钢保护的、可伸缩或进出的有吸附剂涂层的石英纤维头(萃取头)。固相微萃取采样时,将固相微萃取针管穿过样品瓶密封垫,插入样品瓶中,然后推出萃取头,将萃取头浸入样品(浸入方式)或置于样品上部空间(顶空方式)进行萃取。与固相萃取技术相比,固相微萃取操作更简单,设备携带更方便,操作费用也更加低廉。另外,固相微萃取克服了固相萃取回收率低、吸附剂孔道易堵塞的缺点,因此成为目前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5.液相微萃取

液相微萃取(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LPE)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由 Jeannot kn和 Cantwell等最早报道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固相微萃取类似,液相微萃取只是将固相微萃取有吸附剂涂层的石英纤维换成了有机溶剂,进行类似的顶空萃取。其基本原理是目标分析物在样品与微升级的萃取溶剂之间达到分配平衡,从而实现溶质的微萃取。LPME克服了传统液液萃取技术烦琐、浪费、污染等缺点,具有消耗溶剂少(仅需微升级)、富集倍数大萃取效率高、操作更简便和便于实现分析的自动化等优点。


6.毛细管固相微萃取

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技术使用一段中空的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作为萃取介质的载体,在管内壁涂上固定相或者在管内部填充介质。该技术与传统固相微萃取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吸附表面积大,萃取效率高;②脱附时固定相流失少,无样品组分残留;③有大量的不同固定相商品毛细管柱可选择;④方便与分析仪器在线联用。

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技术从1997年问世至今取得了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各种萃取模式、萃取介质和涂层不断涌现,新型涂层及其制备技术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尤其是溶胶-凝胶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固定相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选择性,在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个研究热点是毛细管萃取柱与现代分析设备在线联用,如与HPLC、GC、CE、ICP-MSGC-MSLC-MS等联用,实现了自动进样、萃取、脱附、分析一体化操作,适合批量样品高通量与高重复度分析。样品预处理装置微型化、自动化高通量、无溶剂化在线联用将是这一技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7.气体萃取(静态顶空技术、动态顶空技术)

顶空技术亦即气体萃取技术,常常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静态顶空技术是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当样品与样品上方的气体达到平衡后,直接抽取样品上方气体进行测定的技术。

动态顶空是相对于静态顶空而言的。与静态顶空不同,动态顶空不是分析平衡状态的顶空样品,而是用流动的气体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吹扫”出来,再用一个捕集器将吹出来的物质吸附下来,然后经热解吸将样品送入GC、GC-MS进行分析。因此,通常称为吹扫捕集(purge&trap)进样技术。在绝大部分吹扫捕集应用中都采用氦气作为吹扫气,将其通入样品溶液鼓泡。在持续的气流吹扫下,样品中的挥发性组分随氦气逸出,并通过一个装有吸附剂的捕集装置进行浓缩。在一定的吹扫时间之后,待测组分全部或定量地进入捕集器。此时,关闭吹扫气,由切换阀将捕集器接入GC、GC-MS的开气气路,同时快速加热,捕集的样品组分解吸后随载气进入GC、GC-MS分离分析。所以,吹扫-捕集的原理是:动态顶空萃取→吸附捕集热解吸→GC分析。吹扫-捕集进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如饮用水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也用于食品中挥发物(如气味成分)的分析。显然,许多用吹扫-捕集技术分析的样品也可以用静态顶空技术分析,只是前者灵敏度较高,且可分析沸点相对高(蒸气压低)的组分。此外,吹扫捕集技术比静态顶空技术的平衡时间短。


8.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些有效组分,并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超临界流体兼有气、液两重性的特点,在临界点附近,超临界流体对组分的溶解能力随体系的压力和温度发生连续变化,从而可方便地调节组分的溶解度和溶剂的选择性。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兼具萃取和分离的双重作用且物料无相变过程因而节能明显,工艺流程简单,萃取效率高,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质量好,无环境污染。

可作超临界流体的气体很多,如二氧化碳、乙烯、氨、氧化亚氮、二氯二氟甲烷等,通常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萃取剂。应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作溶剂,具有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低、化学惰性等特点,适合于提取分离挥发性物质及含热敏性组分的物质。但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也有其局限性,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较适合于亲脂性、分子量较小的物质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设备属高压设备,投资较大。


9.微波萃取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kHz~300MHz的电磁波。微波萃取是利用电磁场的作用使固体或半固体物质中的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地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始化合物状态的一种分离方法。

由于微波的频率与分子转动的频率相关联,因此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而引起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时,可促进分子的转动运动,若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即可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s的速度作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动、撕裂和粒子间的摩擦和碰撞,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样品分解或细胞破裂,使细胞液溢出并扩散至溶剂中。在微波萃取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可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具有较小介电常数、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溶剂中。

微波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四大特点,这决定了微波萃取具有以下特点:

①试剂用量少、节能、污染小。

②加均均匀,且热效率较高。传统热萃取是以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自外向内传递热量,而微波萃取是一种“体加热”过程,即内外同时加热,因而加热均匀,热效率较高。微波萃取时没有高温热源,因而可消除温度梯度,且加热速度快,物料的受热时间短,因而有利于热敏性物质的萃取。

③微波萃取不存在热惯性,因而过程易于控制。

④微波萃取无需干燥等预处理,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投资。

⑤微波萃取的处理批量较大,萃取效率高,省时。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可节省50%~90%的时间。

⑥微波萃取的选择性较好。由于微波可对萃取物质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因而可使目标组分与基体直接分离开来,从而可提高萃取效率和产品纯度。

⑦微波萃取的结果不受物质含水量的影响,回收率较高。

基于以上特点,微波萃取常被誉为“绿色提取工艺”。

10.搅拌棒吸附萃取
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barsorptiveextraction,SBSE)是一种新型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套在内封磁芯的玻璃管上作为萃取涂层,由Baltussen等于1999年提出, MGerstelGmbH公司2000年将其商品化。SBSE萃取原理与SPME的萃取原理一致,具有固定相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无需外加搅拌子、可避免竞争性吸附、能在自身搅拌的同时实现萃取富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三、吸附-热解吸技术
吸附(adsorption)是指溶质从液相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按吸附作用力的不同将吸附分为三个类型:①物理吸附,依靠吸附剂表面与溶质间的范德华力;②化学吸附,吸附剂表面活性点与溶质间发生化学结合、产生电子转移现象;③功能基吸附,通过吸附剂表面固定化的功能基团吸附目标溶质。

待测组分吸附到固相材料后,还需要解吸出来才能进行分析应用。常用的解吸方法为热解吸,与吸附技术联用称为吸附-热解吸技术。

热解吸是用固体吸附材料进行富集浓缩采集气体和液体样品,或者使用固相萃取、吹扫-捕集和膜分离技术制备色谱分析样品,使待测组分吸附在固体吸附剂上,然后通过快速加热将这些待测组分从固体吸附剂上解吸下来,送进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的技术。随后发展的直接热解吸技术是建立在热解吸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气相色谱进口技术和衬管技术,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直接实现样品的热解吸-气相分析,尤其适用于固体样品的分析。从吸附理论可知,温度越低,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的吸附力越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的吸附力越弱。因此,加热可以使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待测组分解吸下来,加热的温度(即热解吸温度)与待测组分的沸点、热稳定性和吸附剂的热稳定性有关。热解吸温度低可能会使样品中组分解吸不完全,回收率低,管中残存量大;热解吸温度太高可能会由于某些组分对热的不稳定性而使回收率低。此外,某些吸附剂对某些物质具有催化活性,致使它们的回收率低。热解吸的过程受升温速率和最终温度的影响,所以,热解吸时要求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和最终温度。升温速率快,最终温度越高,解吸速度就越快。最终温度取决于待测组分和吸附剂的热稳定性,一般在300℃以下,因为大多数高分子吸附剂在300℃时就开始分解了。热解吸过程中载气的流速也对热解吸有影响,一般是载气流速越快,越有利于热解吸。

四、低温浓缩技术
低温浓缩技术也是一种应用于气体样品中某些组分的分离和浓缩的常用技术。通过控制浓缩捕集管(管内可填充玻璃微球)温度将气体样品中待测的有机物质冷凝并滞留(浓缩)在浓缩捕集管内,而样品中沸点低于浓缩捕集管温度的组分则会通过浓缩捕集管,由此达到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低温浓缩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果汁及中药提取液的处理。与传统的多级真空浓缩法相比,低温浓缩技术具有保持果汁风味营养物质降低能耗、操作简单等优点。后来,人们开发了商品化的微冷阱,可选择性地应用于各种样品制备中。例如,微冷阱技术与顶空技术、热萃取技术、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串联使用,可广泛用于环境、食品、材料和法庭分析等的样品预处理过程。

五、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利用一张由特殊材料制造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膜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分离新方法。膜可以是固相、液相气相。目前使用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相膜。

物质透过分离膜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借助外界能量,物质发生由低位向高位的流力;另一种是以化学位差为推动力,物质发生由高位向低位的流动。表1列出一些主要膜分离过程的特性及分离的驱动力。

过程主要功能膜材料驱动力
微滤(MF)滤除≥50nm的颗粒对称细孔,高分子膜,孔径0.03~10nm压力差
超滤(UF)滤除5~100nm的颗粒非对称结构的多孔,孔径1~20nm 
反渗透(RO)水溶液中溶解盐类的脱除中空纤维,第三代复合膜 
气体分离(GP)混合气体的分离硅橡胶、聚砜、聚酰亚胺等非对称膜 
渗析(透析)(D)水溶液中无机酸、盐的脱除强碱性离子交换膜、聚乙烯醇中性膜浓度差
电渗析(ED)水溶液中酸、碱、盐的脱除阴阳离子交换膜电位差
渗透汽化(PV)水-有机物的分离聚乙烯醇等由皮层和多孔支撑结构层构成的复合膜浓度差(分压差)
液膜(L)盐、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液体保存在对称或者非对称多孔膜的孔中浓度差加化学反应


表1 主要膜分离过程的特性及分离的驱动力

不同的分离任务应采用不同的分离工艺和不同的膜材料。膜材料研究的不断发展使膜分离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图1为各种膜分离方法能够截留的物质种类和截留物的分子量。

1963年G.Hock和B.Kok首先报道了在光合成气体的研究中采用膜与质谱结合测定了水样中的溶解气体,而后相继出现了膜分离技术作为气相色谱与质谱的接口、膜引进质谱、膜气相色谱质谱、膜-微捕集-质谱、膜萃取-气相色谱等技术和分析方法,并在分析仪器市场出现膜直接进样装置、膜萃取-微捕集串联装置、膜-质谱联用仪器等。使膜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监控监测、生物分析、材料分析、工业卫生调查与评价、食品分析、医疗诊断、化妆品和香料分析、商品检验等行业得到应用。20世纪90年代的膜引进质谱技术产品,其中膜分离模块替代了气相色谱部分,并直接与质谱仪的离子源连接,该装置用于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具有简便、灵敏、低成本、可在线检测等优点。

六、衍生化技术
衍生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难于分析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定量地转化成另一种易于分析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后者的分析检测可以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以及结构鉴定。该技术较早主要用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分析,后来发展用于质谱分析。依据衍生化技术在色谱分析过程中柱分离的前后不同,有柱前衍生和柱后衍生之分,质谱分析主要使用柱前衍生方法。

柱前衍生化的条件是:反应能迅速、定量地完成,重现性好,且反应条件不苛刻,容易操作;反应的选择性高,最好是与目标化合物反应,即反应要有专一性;衍生化反应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副产物和过量衍生化试剂应不干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与检测;衍生化试剂应方便易得,通用性好。

柱前衍生化方法有液相化学衍生化法和固相化学衍生化法。液相化学衍生化方法的衍生化反应都是液-液反应的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烦琐、费时,而且需要一些进行微量有机合成的小型装置。同时,由于反应后过量的衍生化试剂存在,对下一步检测形成干扰,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分离,这就增加了分析测试的时间和成本。固相化学衍生化方法则以硅球、玻璃微球、氧化铝、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琼脂凝胶和纤维素等为载体,在其表面结合一种反应剂,然后装填在段管内,当样品液通过反应管时就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包括还原、氧化、基团转移、催化等反应,实现目标化合物的衍生化过程。

气相色谱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所用各种衍生化方法在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的有机物质谱分析中可以得到应用,但是具有操作烦琐、费时的缺点,影响了质谱分析快速、高效优势的发挥。因此,固相化学衍生化方法和微萃取技术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有机质谱仪(Organic-MASS)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