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芦荟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城头变幻大王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紊乱疾病,全球患病率为12%~19%,其病因十分复杂,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1]。通常便秘患者会出现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通常每周少于3次)、排便时需要过度用力、及有排便不完全的感觉等症状[2],虽然便秘本身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3]。此外,便秘还容易反复发作,使患者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困扰,长此以往使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从而又反过来导致便秘症状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4]。
芦荟作为泻下通便的药物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前1550年左右,埃及医学著作《埃伯斯纸草书》对芦荟的药用价值首次进行了描述,其中记载到芦荟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在西方世界,公元前50年,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德斯《本草医学》第1次对芦荟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描述,文中记载到芦荟中治疗便秘效果的部位是芦荟的汁液,而非芦荟凝胶。而后公元1300年,经加工的芦荟(干燥的芦荟汁液)被引入英国,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在公元1720年,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恩在其所著的《植物种志》中正式将芦荟命名为Aloe vera (L.) Burm. f.。最后于公元1820年,芦荟作为泻药被《美国药典》所收录[5]。在我国,芦荟于隋末唐初跟随阿拉伯的商人传入我国境内,因此中国关于芦荟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唐代甄权所著《药性论》:“卢会,杀小儿疳蚘。”之后宋朝刘翰所编撰的《开宝本草》中记载到:“芦荟,杀三虫及痔病瘘疮,解巴豆毒”。到了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写道:“芦荟主治小儿脾疳[6]”。《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提到芦荟功能主治为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小儿疳积。
本文综述了来自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等文献检索平台公开发表的文献,对芦荟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潜力及机制进行分析和整理。旨在更全面地展示芦荟治疗便秘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和启示。
1 芦荟的简介
1.1  名称由来
芦荟是一种热带抗旱,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7]。其品种繁多,目前已知有近250种芦荟,主要原产于干旱的热带地区。在西方世界,芦荟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语“alloeh”及希伯来语“allal”,意思是植物叶子中流出的苦汁[8]。在中国,芦荟于唐朝初年传入,其名称中,“芦”是黑的意思,“荟”是荟萃聚集之意,人们在割取芦荟叶片时,切口处会流下黄色的苦液,接触空气氧化则成黑色,凝固成一团,民间将这些植物流出的苦液收集以后熬成稠膏,经凝固后得到“黑色的凝块”,故而将其命名为芦荟。
1.2  处理加工
一般来说芦荟有3种不同的加工提取方式,即凝胶、乳胶和全叶提取物。芦荟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不同的产品。(1)鲜叶加工,将收获的芦荟叶片清洗、切割、去皮、去刺,以获得芦荟凝胶[9]。这种凝胶常被用于皮肤护理、消炎镇痛及促进伤口愈合;(2)乳液加工,在芦荟叶片上切出小口,收集流出的黄色苦味液体,随后将这种液体煮沸,得到一种黏稠的糊状物,再将其晒干,形成一种黑色固体,所得到的就是传统中药芦荟,常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问题、便秘;(3)全叶提取物加工,芦荟叶片要经过细致的清洗、切割、去皮,然后将加工过的叶片进行溶剂萃取,得到全叶提取物[10],这种提取物常被用于制备保健品和药用品,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
1.3  《中国药典》中的芦荟
芦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神奇植物,集药用、食用、美容、保健和观赏价值于一体,颇具开发前景。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我国当代的“芦荟热”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除西藏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芦荟栽培,尤以闽、粤、琼、滇等地最为集中[11]。
1.3.1  好望角芦荟  好望角芦荟也称开普芦荟,原产于南非的开普州的好望角,故得名好望角芦荟。其茎发达直立不分枝,主干木质化,高3~6 m,叶簇生于茎顶,叶缘和叶背均有尖锐的刺,叶的颜色为深绿色至蓝绿色[12]。根据古籍记载,于唐代传入我国的芦荟品种应是好望角芦荟。宋代《本草图经》记载:“卢会出波斯国,今惟广州有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类而成。采之不拘时月”。《图经》描述略为详细,“云其木生山野中”,说明了芦荟的生长环境,并且配有源植物绘图,与现代好望角芦荟极其相似;依据植物绘图可以看出芦荟为木本植物,其木茎较长,这一特点与好望角芦荟相同,好望角芦荟是形态较大的品种,其茎长一般在3~6 m。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绍兴本草所有注》,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签》中芦荟绘图均与《图经》芦荟绘图相似,由此可见本草所记载的芦荟源植物为好望角芦荟[6]。
好望角芦荟的汁液经干燥浓缩后即为中药“新芦荟”,其表面呈暗褐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如玻璃样而有层纹,热天易溶化成流质。
1.3.2  库拉索芦荟  库拉索芦荟又名翠叶芦荟或蕃拉芦荟,其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呈狭披针形。基部宽阔粉绿,边缘有刺状小齿。其最早起源于非洲地中海沿岸,后传至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南部的库拉索岛,故得名库拉索芦荟[13]。在地中海沿岸的埃及,有着关于库拉索芦荟的玄妙记载。古埃及法老对芦荟极为尊崇,深信其能够带来长寿。在葬礼传统的仪式中,由芦荟制成的权杖扮演着重生的象征,作为礼物赠予逝者。此外,芦荟广泛种植在金字塔周围两旁的道路上,寓意在法老通往来世的旅途中,芦荟能够为逝者提供必要的关怀和照料。而芦荟开花则被视作一种积极的预兆,寓意逝者的灵魂将成功过渡到“彼岸”[14]。
库拉索芦荟是药用领域应用最早且最为广泛的芦荟品种,其汁液经过浓缩干燥后即为中药“老芦荟”。其表面呈红褐色或深褐色,不显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糙或显麻点,富吸湿性。热天不溶化,具特殊臭气,味极苦。由于老芦荟中芦荟苷含量比新芦荟多近50%[15],因而具有更好的药用效果。同时,老芦荟的质地较硬,不容易破碎,更容易保存和运输,故作药用时,老芦荟比新芦荟常见。
1.4  性状结构
虽然芦荟品种各异,但通常来说,芦荟的叶片展现出长而肥厚的特点,大小宽窄各异,通常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叶片表面有许多小结节,形成独特的粗糙纹理,同时叶面覆盖着一层的白色粉末,被称为“叶蜡”,起到抵御紫外线辐射和防止虫害的作用。通过对芦荟叶片分层观察,可以发现由外到内分别由表皮层、乳胶层和凝胶体层组成。首先,最外层(表皮层)主要由坚固的角质化表皮细胞组成,这种结构是一层天然的保护屏障,还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工厂[16]。随后,在叶片的中间层(乳胶层)可看到丰富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可作为抵御细菌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屏障,同时能够有效保持凝胶层的无菌状态[17]。最后,深入到叶子内层(凝胶层),可看到透明的凝胶层,有着丰富的多糖、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A~C和E)及其他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于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源。总之,芦荟叶片的3层结构体现了独特的功能,使其对干旱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其作为珍贵药用植物的地位。
1.5  药理活性
1.5.1  芦荟的药理活性部位  芦荟的治疗功效主要源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主要分布在芦荟的中间层(凝胶层)和内层(乳胶层)。凝胶是芦荟植物中的一种透明、黏稠的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湿、抗炎、抗氧化、抗菌的作用,因此经常被用于制作护肤品和保健品。乳胶是芦荟中的另一种黄色物质,是一种含水量较低的黏稠状物质。乳胶富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通便的作用。此外,乳胶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锰和镁等,这些元素能够促进人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因此,芦荟乳胶在药品和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之,芦荟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药理活性,具体的成分的药用价值见表1。
图片
1.5.2  芦荟治疗便秘的主要活性成分——芦荟苷  芦荟苷是乳胶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通常以芦荟苷A和B这1对非对应异构体的形式存在于植物芦荟中,其中芦荟苷A为主要构型[36]。芦荟苷中的苷元与糖以β-糖苷键相连,此糖苷键能耐受大多数细菌的β-糖苷酶,只有在人体及动物肠道内某一些菌群才能够将其水解,且不同物种的肠道菌群对其水解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常来说,人类肠道菌群水解芦荟苷的β-糖苷键能力最强,大鼠次之,小鼠最弱[37]。有研究表明,ig芦荟苷A于大鼠后,血液循环系统会迅速吸收,15 min后可达到412.89 ng/mL的最大血浆浓度。然而,经计算,芦荟苷A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5.79%,表明其吸收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由于肠道细菌催化而导致其蒽醌苷加速水解[38]。因而,Hattori等[39]提出,由于芦荟苷较强的亲水性及β-糖苷键的存在,口服后,芦荟苷通常以原形式到达大肠,然后再通过肠道中的菌群将芦荟苷水解成葡萄糖及芦荟大黄素-9-蒽酮,随后芦荟大黄素-9-蒽酮再氧化为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在体内产生泻下通便的作用,见图1。

图片
1.5.3  其他泻下活性成分  在芦荟的活性成分中,除芦荟苷外,部分活性成分也对便秘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芦荟外皮中成分,如芦荟纤维、芦荟咪酊等,也可通过其增进食欲和增强脾胃消化[40],从而实现便秘症状的轻度缓解,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在芦荟乳胶中,除芦荟苷以外的其他活性成分,如芦荟苦素、大黄素、大黄酸等蒽醌类化合物也具有泻下的作用,但其在芦荟中含量甚少[41](图2),因而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而芦荟凝胶多以抗炎、抗氧化为主,在化妆品领域应用较为广泛,鲜有关于泻下作用的报道。
图片
2  芦荟治疗泻下的作用机制
2.1 对上消化道的影响
2.1.1  抗胃溃疡作用  芦荟的提取物对胃黏膜具有显著的保护和修复作用。Bawish等[42]通过研究阿司匹林诱导大鼠产生胃溃疡并使用芦荟治疗后的影响,发现芦荟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的结构完整性,并有效缓解大鼠的类焦虑行为和运动障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芦荟在治疗胃溃疡时,可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水平。黄碧兰等[43]探讨了芦荟在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模型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芦荟治疗后,大鼠的胃溃疡指数、胃蛋白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时,胃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表明芦荟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2.1.2  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  芦荟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等,它们的拥有类似于四环素的结构,作用机制也与四环素类似。这类化合物可以特异性与核糖体亚基的A位点结合,从而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点上的连接,进一步抑制肽链的增长,进而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造成影响。Cellini等[44]针对芦荟的抗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抗菌敏感性实验发现芦荟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独特的抑制效果,且幽门螺杆菌未对芦荟产生耐药性。这一发现意味着芦荟有可能成为一种天然且有效的药物,专门用于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2.2  对下消化道的作用
2.2.1  对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的影响  AQP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4[45],是一类介导水分及甘油转运的蛋白。在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中,AQP广泛分布于各种器官,包括唾液腺、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胆管和胰腺[46]。AQP大致有13种亚型,即AQP0~AQP12[47],在这些AQP中,AQP3被认为与便秘的发生高度相关[48]。研究发现,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腹泻患者结肠组织中的AQP3表达明显减少,同时肠道水分含量升高,而便秘患者结肠中的AQP3表达显著上调,肠道水分含量降低,表明便秘的发生可能与AQP3调节结肠腔内的水分含量相关[49]。AQP3与便秘的关联,通常被认为来源于结肠腔内的渗透压与血管内渗透压的差异。在结肠腔内,由于渗透压低于血管,肠道内的水分会通过AQP3的作用从结肠腔侧输送到血管侧,当AQP3的表达水平增加时,肠腔内的水分会显著减少,使粪便变得干燥而难以排出(图3)。
图片
为进一步探究芦荟是否可以通过调节AQP治疗便秘,朱依琳等[50]发现便秘小鼠结肠组织内的AQP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而在给予芦荟烘干粉后,小鼠结肠组织内AQP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便秘症状得到缓解。
2.2.2  对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影响  ENS位于肠壁中,是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复杂网络,也是一个高度自主的胃肠道神经网路,能够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调节肠道的运动、吸收、分泌等功能,因而被称为人体的“第2大脑”[51]。ENS中神经递质的失衡、神经节的结构改变,神经元数量减少等都会直接影响ENS的调控功能,造成便秘的发生(图4)。芦荟对于ENS的影响,主要通过对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神经递质、及结肠平滑肌3个方面。
图片
(1)ICC:ICC是一种呈现管状结构、分布于消化道平滑肌间的细胞。ICC作为胃肠道起搏细胞,在调节胃肠道基本电活动(慢波的形成)、传导神经电信号、调控肠道肌肉收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ICC通过将慢波与神经传递的相结合,以协调肠道的运动。C-kit基因是ICC的特异性标志物,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结合形成的信号通路控制ICC在内的各种类型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改善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调控胃肠动力系统[52]。有研究表明便秘大鼠的胃肠道中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而导致了结肠ICC数量、体积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不规则的慢波,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运动减慢、结肠转运减慢[53]。李晓东[54]发现在给予便秘小鼠芦荟胶囊后,小鼠结肠组织内的C-kit的含量相较于便秘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表明芦荟可以通过增加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而增加结肠内ICC的数量而使结肠运动状态恢复正常。
(2)神经递质:便秘与肠道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肠道神经递质是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中产生的一类活性小分子肽。ENS中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如5-HT、P物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VIP、一氧化氮2种类型的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通过促进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进而增强肠道的推进力,相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通过松弛肠道平滑肌而抑制肠道的蠕动。王梦瑶等[55]研究发现便秘小鼠ig芦荟粉后可升高其结肠组织内5-HT的含量,肠壁神经丛反应加快,进而使得肠道蠕动加快;同时还可使小鼠结肠内的P物质的量升高,VIP含量下降,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增强肠道推进力的效果。此外,Beck等[56]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通过刺激细胞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进而激活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从而降低细胞内Ca2+的水平,松弛平滑肌细胞,最终达到降低胃肠动力的效果。同时,Izzo等[57]发现芦荟可以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肠道蠕动,发挥泻下通便的作用。
(3)结肠平滑肌电生理活动:结肠平滑肌的电生理活动主要有慢波及动作电位快波,在生理状态下慢波是相对规律的一种周期性电活动,不论肠管收缩与否都始终存在,慢波是结肠平滑肌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当慢波的电位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发动作电位而产生结肠推进性收缩。因此,当结肠肌电慢波改变时,会导致其动作电位的改变,进而影响结肠的推进性收缩,改变粪便的排出时间。卢智敏等[58]通过研究ig芦荟全汁对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便秘小鼠的影响,并对小鼠的结肠肌电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便秘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慢波频率增快,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增大,同时慢波振幅减少,慢波振幅变异系数增大。而在给予芦荟后,便秘小鼠的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慢波振幅变异系数均降低,接近于空白对照组,表明芦荟的摄入能够有效改善结肠平滑肌电生理活动的异常。
2.2.3  对结肠中离子通道的影响  在结肠中,离子通道具有关键的调节作用,影响多个生理过程。首先,离子通道通过调节水分运输对维持结肠内的水分平衡至关重要。如钠通道的开放促使水分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增加肠腔内的水分含量,维持黏膜的润滑和保护功能。同时,离子通道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钠、氯和钾等离子的运输,确保正常的电位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以调控结肠蠕动的协调性。有研究表明,芦荟大黄素经由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后,能够影响Na+, K+-ATP酶的活性,由于Na+, K+-ATP酶能够为水、钠的重吸收提供原动力,因而芦荟大黄素可以抑制远端结肠浅层上皮细胞对水、钠的重吸收,进而将水分滞留于肠腔内,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59]。
另有研究表明芦荟大黄素能通过直接激活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Cl?通道,将Cl?释放到上皮细胞的腔面,提高管腔内氯离子的浓度进而介导液体向肠腔转运,从而增加肠腔内的水分含量而易于粪便的排出[60]。
2.2.4  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抑制肠道病原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间的共生关系可增强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提高宿主免疫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保护肠黏膜,维持肠道微环境的动态平衡。相反,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不平衡表现为有益菌群丰度降低和致病菌的丰度升高,从而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如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等[61]。通过基于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粪便样本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发现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变化表现为有益细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同时潜在致病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62]。Bassotti等[63]通过采用微生物培养技术调查成年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便秘患者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减少,而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数量则增加。Mancabelli等[64]对便秘患者的胃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中的拟杆菌、罗斯氏菌和粪球菌的丰度显著降低。Liu等[65]对芦荟在动物体内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给予芦荟后,小鼠粪便中的拟杆菌丰度增加、梭状芽苞杆菌丰度下降。另有研究对芦荟在人体中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使用芦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粪便中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等有益菌群的丰度要显著高于治疗前[66]。
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调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生物合成来影响肠道的蠕动功能,这些SCFAs是由含少于6个碳的碳链组成的有机酸,在结肠中由厌氧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而产生[67-69]。在SCFAs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高,其中乙酸约占SCFAs总含量的60%,丙酸和丁酸各占20%[70]。由于结肠细胞对SCFAs(尤其是丁酸盐)的摄取和代谢过程主要与结肠功能有关,包括调节结肠黏膜的平衡、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增强体内胆碱能介导的结肠环行肌收缩再反应[71]。因此在便秘患者中,结肠转运时间延长可能会促进生长缓慢的菌群扩增和定植,从而导致整个肠道微生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肠腔内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导致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异常而诱发便秘,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图5)。Pogribna等[72]考察了芦荟在体外对及SCFAs合成及细菌生长影响,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芦荟全叶提取物可显著改变SCFAs的产量,特别是在黏液真杆菌的培养基中,丁酸盐的产量明显增加。此外,研究还发现在24 h内,芦荟全叶提取物可以刺激婴儿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和黏液真杆菌的增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芦荟能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效改善病态的肠道环境,进而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
图片
总之,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是一个整体,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功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一方面,胃溃疡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神经紊乱,影响下消化道的正常运动。另一方面,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溃疡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可能会扩散到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当使用芦荟进行治疗后,一方面可有效缓解上消化道的病症,促进上消化道功能正常化,从而避免对下消化道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芦荟通过促进下消化道的蠕动及水液的分泌,同时促进下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3  芦荟用于各类便秘的治疗
芦荟能够通过增强肠道蠕动能力的方式促进肠道的排空过程,这一机制有助于加速食物在消化道中的通过,减缓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其次,芦荟还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水分含量,有助于软化粪便,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因而,芦荟可用于多种便秘的治疗,主要的便秘类型有老年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具体类型见表2。
图片
4 市售芦荟通便产品
天然药物具有的强胃健肠、温和缓泻等功能,同时由于其在调节AQP的表达,改善病态ENS的状态,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等方面的作用,因而目前已有多种以芦荟为主要原料的市售产品在临床用于便秘的治疗,见表3。
图片

4.1 芦荟单方制剂
4.1.1  芦荟胶囊  芦荟胶囊是一种经典的芦荟单方制剂,在治疗便秘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疗效。此外,芦荟胶囊每日的经济成本约为1.1元,这使其成为患者们经济实惠的选择。瞿胤等[79]研究选取了6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患者,发现患者经芦荟胶囊治疗后的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叶建花等[80]研究纳入了5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睡前口服2粒芦荟胶囊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其中31例患者的便秘在治疗过程中获得了改善,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腹泻、头痛、过敏和腹部不适等症状,但经过停药后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4.1.2  芦荟敷脐糊  芦荟即可口服治疗便秘,也可外敷治疗便秘。由于肚脐两侧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此涂抹芦荟糊,有利于药物的长时间贮存和渗透,加上乙醇的辛温作用,使血管扩张,有利于芦荟渗透到大肠中,刺激大肠壁引起肠道收缩,增加水液分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张兆翠等[81]将96名因服用精神类药物而产生便秘问题的患者分2组进行对照试验,观察组接受芦荟糊敷脐法治疗,而对照组口服番泻叶治疗,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是否正常排便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来评定。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略高于对照组的87.5%,且在观察组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同时,在脐部给药的方式避免了在胃肠道内同时服用治疗便秘的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为治疗药物性便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4.2  芦荟复方制剂
4.2.1  新复方芦荟胶囊  新复方芦荟胶囊是一种由芦荟、靛蓝和琥珀组成的中成药。贡联兵[82]对其药效进行了动物及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对小鼠的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排便次数及8 h内排出的粪便颗粒数量,同时能够增强患有胃肠道运动障碍的小鼠的小肠推进力。在其临床研究中,将224名参与者被分为2组,一组服用该胶囊,另一组服用安慰剂。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该胶囊对便秘的治疗效果显著,在停药后的1周内仍然有效,且相较于含有朱砂的更衣丸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已广泛用于临床轻度中度便秘的治疗。此外,新复方芦荟胶囊服用方便且经济实惠,每日治疗费用约为1.6元。
4.2.2  首荟通便胶囊  首荟通便胶囊是由芦荟、何首乌、阿胶等中药制成的中成药。李翔子等[83]对此药进行一些动物实验,以验证其通便疗效。实验结果表明,ig首荟通便胶囊可以改善便秘小鼠的肠蠕动功能同时一定程度缓解肠道炎症,降低血清中的TNF-α和D-乳酸水平。同时,路越等[84]进行了一项针对2 396名便秘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在不同年龄组的便秘患者中均有着一定的疗效,在年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在3组患者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首荟通便胶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虽然首荟通便胶囊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由于其含有成分较为复杂,因而其治疗费用远高于常见治疗便秘的药物,日均花费约39元。
4.2.3  当归龙荟丸  李心[85]探讨了芦荟、当归和龙胆所制备的当归龙荟丸对于便秘小鼠的口服疗效及对大鼠肠道功能相关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当归龙荟丸均可减轻硫酸阿托品对小鼠排便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药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此外,当归龙荟丸还可通过调节肠道对水分吸收来改善大鼠的便秘症状。陆春苓[86]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对32例由肝胆火旺而引起的大便秘结患者使用当归龙荟丸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其中28例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8%。同时,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使用该药治疗的每日花费大概为2.6元。
根据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的结果,芦荟及其制剂在治疗便秘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从经典的芦荟胶囊到各种创新的芦荟复方制剂,这些药物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经济实惠,安全性良好。然而,对于这些芦荟通便制剂的应用,仍需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并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精准的用药指导,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5  芦荟毒理学研究
5.1  急性毒性
芦荟是一类治疗便秘的相对安全的药物,据报道其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所报道的不良反应多与肾脏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芦荟的提取部位有关。Nalimu等[87]通过ig芦荟青皮提取物和芦荟全叶提取物200、400、800 mg/kg于大鼠,评估其急性毒性,为期28 d。光镜下观察,芦荟青皮提取物处理的大鼠的肾脏出现轻微坏死。同时,芦荟全叶提取物200、800 mg/kg处理的大鼠则显示出肾间质炎症。以上实验旨在研究芦荟的急性毒性,所使用的剂量相对较高,易产生毒副作用,然而,在治疗便秘中使用芦荟无需极高剂量,因此,Wintola等[88]通过研究芦荟全叶的水提取物50、100、200 mg/kg对洛哌丁胺诱导的便秘的大鼠的影响。发现不同剂量该提取物对肾脏和肝脏及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尿酸、尿素、钙和钾离子水平,都没有显著的不良影响。此外,在治疗便秘的同时,芦荟全叶提取物能够将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到正常水平。
5.2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
MC是一种非炎性肠道病症,其特征是在结肠黏膜内沉积褐色或黑色色素。MC的发生率大致在0.82%~1.13%[89],它通常是由于长期使用便秘的蒽醌类泻药引起的,包括番泻叶、大黄和芦荟。MC在患有慢性便秘的个体中更常见,通常是一种良性和可逆的病证,在停止便秘治疗后,随着患者的结肠恢复正常,MC会逐渐消退,大约3个月到半年内恢复正常[90]。表明芦荟仍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便秘的天然药物。
6  结语
芦荟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药物,其药用价值在几千年来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泻下通便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芦荟有效成分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更加充分地挖掘芦荟治疗便秘的潜在机制。通过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天然药物相结合,相信芦荟将在泻下领域焕发新的光彩,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