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声明:本文为vivi_vivi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写此篇文章的初衷来源于前段时间,我在做质控分析报告中收集的资料,大家知道质控方式很多,比如留样再测啦,人员比对啦,盲样再测,加标回收等等。再深问一句,为啥最后数据分析,我们知道回答:用Z值,En值呀。继续追问:那Z值,En值如何计算?我就立马鸦雀无声了。
猫本人其实是专门的质量体系工程师,猫翻阅了很多资料后才慢慢摸索进来,目前,此时此刻,猫还在摸索的路上爬行,分享下摸索经验,希望对同行有帮助吧。
废话说完,猫开始一一排列下我收集的东西吧,因猫文采不行,我就按1,2,3,4,,,这种流水账方式写吧
一、留样再测;方法1:如果检测结果是以平均值的方式表示,可以用t检验,公式如下:
t=根号n*|X-x|/s
n:留样再测n次测量的标准差;X:留样再测结果的平均值;x:原检测结果;s:留样再测n次测量的标准差;
如t≥t(α,f),则说明X对x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判定结果不满意;
如t≤t(α,f),则说明X对x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判定结果满意;
此时α=0.05,f=n-1
方法2:
用相对误差(%)=|X1-X2|/{|X1+X2|/2}*100%
相对误差≤5%或其它数据,可由经验值或查文献来规定;
方法3:En值,此法公式较多能百度到,我就不贴了(主要是版面公式太难打.......想偷懒)
方法四:因为留样再测属于再现性检测,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X1-X2|/R≤1
其中R=2.8S(S为标准方差)
如上公式成立,则结果可接受,反之,不接受。
二、方法比对:实验室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当然首先应看实验方法是否有效。此时可以用以下公式:
|X1-X2|/根号(U1²+U2²)≤1
其中:X1,X2为两次测量结果,U1,U2为两次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三,用标准物质进行质控
首先标准物质的选择:标准物质的存在形式应根待测物品尽可能相近。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应与方法的要求相适宜,有量值的标准物质一般按准确度1/3的圆柱选用。标准物质分析结果的控制线,一般是标准物质一组分单次分析结果在给定参考值的2倍标准差范围。计算公式如下:
|X-Xrm|/Srm≤2
其中X:某一组分分析结果值;Xrm:标准物质的参考值;Srm:标准差
此处选2作为判断值,是表示包含概率95%
然后:用标准物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时,可用以下公式:
|X-μ|≤根号{t(α,f)值*s/根号n)²+U²}
其中:X:标准物质n次检测均值;μ:标准物质的标准值;s:标准物质n次测量的标准差;n:测量次数;U: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α:显著性水平,一般取0.05;f:自由度,f=n-1;t:根据α,f由t值表差的。
如,上公式成立,则认为测量结果可靠;反之,不可靠。
四、加标回收
加标回收计算公式: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加标量一般与待测物质相近,在待测浓度极低时,应按照检测下限的量加标,任何情况下加标量都不得超过待测物质浓度的2倍。
五、质控图
这是个大工程,目前原创里已有朋友涉及了,我就不重复黏贴;
注:上述方法在使用不确定度的时候,很多试验没有进行过不确定度的评定,此时,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来替代(MPE/根号3)
猫仔细琢磨了一下,如果会用SPSS,MSA工具的朋友,做起数据分析来更加会得心应手了~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706/5863642/ 这个链接是在坛友的建议下,选了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