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原子吸收版技术讨论系列活动之2——镉的测定

浏览0 回复37 电梯直达
xiangzuos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hihua520 发表:
我用的M_6测地质样品中的Cd,一般含量在0.02-1ppm之间,用的是在ICP上测试完了其他元素后的溶液,(10%王水介质)。仪器自动配制标准曲线(0.5,1,2,3,4,5ng/mL)
干燥分两步:105度和120度,时间30s(0.2l/s)
灰化:750度,15s 斜率升温(L/s)
原子化:1250-1400度,2s-3s(新的石墨管温度用低一点,旧的时候高一点,可以通过灰化-原子化优化试验来确定,长寿命石墨管)(停氩气)
除残:2000度⒉s(0.4L/s)
基体改进剂 VC+NH3H2PO4,也用过硝酸镁,但是结果感觉不好。
问题就是
1,    长寿命石墨管用的时间不长,才3000次左右(1000多块一根)
2,    结果总是偏低,低20%(用国家一级标样监控),重现性也不很好,过2个小时后重测就会变化20%左右,无规律变化。
3,    如果只用0,和5ng/mL两个点做曲线,结果和重现性会有很大改善。
4,    测量积分方式我们用峰高,但是新石墨管时用面积比峰高更好,但等到用了1000次左右后就只能用峰高积分了,面积积分会严重偏低。
5,    峰的形状不是正态的,有一些拖尾
请各位大虾指教。

原子化温度是不是有点低呀!高100-200度,是不是峰会锐一些?还有样品酸度有点高!不成熟的看法,不要见笑!
夜市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nping 发表:
我感觉您的原子化时间过短了,5秒较为合适;同时原子化温度不要采取斜率升温,直接用1500度阶梯温度试试,这样原子化峰形可能会好转一些。3秒的斜率升温会造成原子化不充分,所以峰形有拖尾现象



anping老师有所不知,热电M系列的原子化时间最多只能设置3S。
而且仪器推荐的原子化温度有点低,比如铅推荐1200,镉推荐1000,跟国标和药典里的推荐值差了很多。
我觉得很多情况下应根据不同样品进行下最佳灰化原子化试验。

shihua52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nping 发表:
原文由 shihua520 发表:
我用的M_6测地质样品中的Cd,一般含量在0.02-1ppm之间,用的是在ICP上测试完了其他元素后的溶液,(10%王水介质)。仪器自动配制标准曲线(0.5,1,2,3,4,5ng/mL)
干燥分两步:105度和120度,时间30s(0.2l/s)
灰化:750度,15s 斜率升温(L/s)
原子化:1250-1400度,2s-3s(新的石墨管温度用低一点,旧的时候高一点,可以通过灰化-原子化优化试验来确定,长寿命石墨管)(停氩气)
除残:2000度⒉s(0.4L/s)
基体改进剂 VC+NH3H2PO4,也用过硝酸镁,但是结果感觉不好。
问题就是
1,    长寿命石墨管用的时间不长,才3000次左右(1000多块一根)
2,    结果总是偏低,低20%(用国家一级标样监控),重现性也不很好,过2个小时后重测就会变化20%左右,无规律变化。
3,    如果只用0,和5ng/mL两个点做曲线,结果和重现性会有很大改善。
4,    测量积分方式我们用峰高,但是新石墨管时用面积比峰高更好,但等到用了1000次左右后就只能用峰高积分了,面积积分会严重偏低。
5,    峰的形状不是正态的,有一些拖尾
请各位大虾指教。

我感觉您的原子化时间过短了,5秒较为合适;同时原子化温度不要采取斜率升温,直接用1500度阶梯温度试试,这样原子化峰形可能会好转一些。3秒的斜率升温会造成原子化不充分,所以峰形有拖尾现象


我是根据峰的出峰完成的时间来选择3s的,3s能完成,拖尾是指出正态,峰的头朝前,我的原子化过程不是斜率升温,是最大功率升温,前面两步是斜率升温.
shihua52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iangzuosui 发表:
原文由 shihua520 发表:
我用的M_6测地质样品中的Cd,一般含量在0.02-1ppm之间,用的是在ICP上测试完了其他元素后的溶液,(10%王水介质)。仪器自动配制标准曲线(0.5,1,2,3,4,5ng/mL)
干燥分两步:105度和120度,时间30s(0.2l/s)
灰化:750度,15s 斜率升温(L/s)
原子化:1250-1400度,2s-3s(新的石墨管温度用低一点,旧的时候高一点,可以通过灰化-原子化优化试验来确定,长寿命石墨管)(停氩气)
除残:2000度⒉s(0.4L/s)
基体改进剂 VC+NH3H2PO4,也用过硝酸镁,但是结果感觉不好。
问题就是
1,    长寿命石墨管用的时间不长,才3000次左右(1000多块一根)
2,    结果总是偏低,低20%(用国家一级标样监控),重现性也不很好,过2个小时后重测就会变化20%左右,无规律变化。
3,    如果只用0,和5ng/mL两个点做曲线,结果和重现性会有很大改善。
4,    测量积分方式我们用峰高,但是新石墨管时用面积比峰高更好,但等到用了1000次左右后就只能用峰高积分了,面积积分会严重偏低。
5,    峰的形状不是正态的,有一些拖尾
请各位大虾指教。

原子化温度是不是有点低呀!高100-200度,是不是峰会锐一些?还有样品酸度有点高!不成熟的看法,不要见笑!

这个温度是通过试验得到的,与很多方法上推荐的1800度就是有很大区别,如果到了1800度,灵敏度会低很多,还有酸度是没有办法的事,郁闷,ICP中就是要求那么大的王水介质,如果采用单硝酸介质对石墨管寿命的延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比起来重新溶矿的成本觉得不划算,我所以总是那么大的酸在做.呵呵.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hihua520 发表:

干燥分两步:105度和120度,时间30s(0.2l/s)
灰化:750度,15s 斜率升温(L/s)
原子化:1250-1400度,2s-3s(新的石墨管温度用低一点,旧的时候高一点,

我是根据峰的出峰完成的时间来选择3s的,3s能完成,拖尾是指出正态,峰的头朝前,我的原子化过程不是斜率升温,是最大功率升温,前面两步是斜率升温.

对不起,楼主的解释有几点没看明白:
(1)“拖尾是指出正态”是何意思?
(2)“峰的头朝前”是何意思?
(3)原子化升温从1250开始到1400度停止是何种升温状态?
谢谢!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anping老师有所不知,热电M系列的原子化时间最多只能设置3S。
而且仪器推荐的原子化温度有点低,比如铅推荐1200,镉推荐1000,跟国标和药典里的推荐值差了很多。
我觉得很多情况下应根据不同样品进行下最佳灰化原子化试验。


谢谢版主的提示,我的确没有用过M6原吸,给楼主道个歉。
同意版主的做灰化、原子化最佳试验的提议。
shihua52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nping 发表:
原文由 shihua520 发表:

干燥分两步:105度和120度,时间30s(0.2l/s)
灰化:750度,15s 斜率升温(L/s)
原子化:1250-1400度,2s-3s(新的石墨管温度用低一点,旧的时候高一点,

我是根据峰的出峰完成的时间来选择3s的,3s能完成,拖尾是指出正态,峰的头朝前,我的原子化过程不是斜率升温,是最大功率升温,前面两步是斜率升温.

对不起,楼主的解释有几点没看明白:
(1)“拖尾是指出正态”是何意思?
(2)“峰的头朝前”是何意思?
(3)原子化升温从1250开始到1400度停止是何种升温状态?
谢谢!


原子化温度1250-1400是说新石墨管用1250,用旧了一些时间后改变一下,把温度加高一点,这也是由试验得到的,也就是说原子化最佳温度随着石墨管的使用时间有所变化,"峰的头朝前"是指峰不是对称分布的,形状向左边偏,不知道是不是基体改进剂用的不好造成的.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hihua520 发表:


原子化温度1250-1400是说新石墨管用1250,用旧了一些时间后改变一下,把温度加高一点,这也是由试验得到的,也就是说原子化最佳温度随着石墨管的使用时间有所变化,"峰的头朝前"是指峰不是对称分布的,形状向左边偏,不知道是不是基体改进剂用的不好造成的.


谢谢楼主的答复!
对于新旧石墨管而采取不同的升温温度我倒有不同的看法供楼主参考。
石墨管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由于“升华”的作用,整个管壁会逐渐烧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此、石墨管的实际阻值会逐渐变大。也就是说新管的阻值小于旧管的阻值。我们目前使用的石墨炉电源一般均为“恒流源”方式,也就是说,无论石墨管的阻值怎样变化,石墨炉电源提供的电流是不变的(当然这种不变是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在同一个温度条件下(即在同一个强度恒定的加热电流作用下),新管得到的实际温度(也可称之为转换热量)要小于旧管,这就是为何在石墨炉分析中,长期使用同一只管子后,测定值越测越高的根源所在。因此,当管子使用次数增加后,要想保持管子的最佳原子化温度不变,加热温度反而要稍稍减少才对。这也就是为何有的用户在大量测样时,在中途不时插入一个标准样,通过吸光值的变化来监测炉温是否变化的目的所在。而楼主却将用旧的管子的温度再加以提高,这反而会使预设的原子化温度更高了,当然这种温度的提高没准反而达到最佳原子化温度了,如果如此,更加说明以前的原子化温度偏低了,从而造成峰形拖尾的结果。
对于样品的原子化信号(即出峰的峰形),正确的升温程序会使峰形的前沿陡峭,而峰的后沿要迅速返回到基线,不能有拖尾及断尾的现象,否则一般就是原子化温度不够或原子化时间过短所造成的(这里暂时扣除样品浓度过高的因素)。良好的原子化峰形是不会呈现对称形的,楼主可将出峰模拟监测画面的横轴标尺放大一看便知。
以上观点可能不对,请楼主批评指正。
shihua52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qnkyzjz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一次做蔬菜中的镉,样品含量奇高,这下可吓的不轻!赶紧取样称量重做:又是洗瓶,又是换酸,改用新的石墨管,又是改变升温灰化程序...总之一大堆的事情过后,情况依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冷静下来后,重新取用副样,自己打样、作样,哈,问题找到了:原来是打样的粉碎机打过镉粒(其他的同事做亚硝酸盐,想把镉粒打成镉粉),镉粉没打成,倒是附着了一层镉在粉碎机上,可把我给累的!到现在那个粉碎机都还闲置着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