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chy8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概述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使用和保存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的污染,并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泄漏的有毒化学品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具有突发性强、进展快、影响范围大、对周围群众健康危害大等特点。

二、事件成因

引起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因素包括:

1.生产和运输事故

如设备陈旧或缺乏维护;违反操作规程;化学品贮存不当;生产工艺落后或设计缺陷;交通运输意外事故;管理紊乱或松懈。

2.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潮汛、洪水;龙卷风、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造成破坏后发生的次生事件。

3.人为因素

如蓄意破坏;化学恐怖事件;战争。

三、应急处置中卫生部门的职责

对化学品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涉及政府的多个行政和业务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卫生部门应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对事件伤亡人员进行医疗救援;对泄漏化学毒物的健康危害进行监测、评价和预防。

四、报告

发生化学品泄漏后,事故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及其人员,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毒物品种、泄漏量、波及范围、受害人数、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在对事件核实无误后,立即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现场应急处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处置时,应随时与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并根据事件进展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进程报告;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3天内,提交结案报告。

五、现场应急响应

(一)卫生部门现场应急响应的工作任务

1.现场中毒病人的应急救治;

2.泄漏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毒物和健康影响监测;

3.调查泄漏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状况;

4.预测对人群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

5.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医学指导;

6.为泄漏现场相关部门提供业务支持和建议;

7.协助调查泄漏事件的发生原因;

8.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

(二)赴现场前的准备

1.现场检测用品和仪器

有针对性地准备毒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如检气管、气体检测仪、化学毒物快速检测箱等)、采样器材(如空气采样器、采气袋、采样瓶等)和样品储藏运输器材,有条件时可使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等设备。

2.应急人员个体防护用品

各种级别的呼吸防护器、防护服、防护眼罩、防护手套及防护靴等。

3.解毒药物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毒药物,名单见表1。

4.医疗救治器材和药品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氧气瓶、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救治设备器材以及相应的抢救药物。

5.其它

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检测方法、毒物信息数据库等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哈希
哈希公司(HACH)
4008316616-1405
可能感兴趣
chy8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现场应急处理

1.组织调度

卫生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挥部在同级政府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医疗卫生救援机构达到事故现场后,应首先向指挥部报到,报告达到的人员、设备等情况;了解事故的基本概况;征询指挥部对工作任务的安排等。

2.个体防护 

进入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物质的场所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防护原则如下:

(1)呼吸系统防护

泄漏毒物毒性大、浓度高于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现场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低于18%时,应采用携气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空气呼吸器等供气式呼吸防护器;对于泄漏环境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高于18%,毒物浓度低于IDLH时,可以采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当现场毒物种类和浓度不明时,应选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器。进入毒物较高浓度的现场时,应佩戴气体报警仪,并注意呼吸防护装备的有效防护时间。

(2)皮肤和粘膜防护

存在刺激性、腐蚀性毒物的泄漏场所,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现场浓度和侵入途径等情况选择相应级别和种类的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靴等防护装备。

(3)防爆

进入存在或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不得使用非防爆用品,不得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4)其它

进入毒物较高浓度的现场时,必须2人以上协同工作。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等复杂环境救援和调查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3.迅速脱离现场

立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中毒现场危险区域的人员,并封锁危险区域以及封存相关物品,防止其他人员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4.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

根据危害源性质和扩散情况等进行现场分区,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热区,用红色警示线隔离;红色警示线外设立温区,用黄色警示线隔离;黄色警示线外设立冷区,用绿色警示线隔离。同时,在不同地点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警示标识。

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在冷区内划定救援区域,区域内根据不同功能设立指挥部、急救区、治疗区、观察区、尸体处理区等。洗消区一般设立在温区边缘,检伤区设立在洗消区附近。

5.毒物的监测和检测

(1)内容

泄漏物及其泄漏后与其它物质反应所生产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有害物质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浓度。

(2)区域 

区域范围应包括可能对群众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的事件波及区域以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其它区域。

(3)采样

必须首先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再进行样品采集,采集时应注意在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区域设置采样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采样,防止污染,采集的样本量应当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1)环境样品

气态和蒸气态有毒物质包括气体、挥发性液体以及可能扬起雾滴或粉尘的有毒液体和固体。当毒物以气态和蒸气态形式存在时,使用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或采气袋等进行采集。采集方法以集气法为主,亦可使用导向采样法。当它们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使用滤料(微孔滤膜、过滤乙烯滤膜)、采样夹和冲击式吸收管;当它们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使用浸渍滤料或滤料加固体吸附剂采集。当存在形式不明时,使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集。

对于固态或液态有毒物质,一般直接用适宜的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的玻璃或无色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

2)生物样品

中毒死亡病人或典型中毒病人的血液、尿液为主要采集的生物样品。血液样品采集量为10ml,尿液样品为50~100ml。

(4)监测和检测方法

首先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或采样,选用可在1~2小时内出结果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监测和检测。无法在现场得到结果的,应及时送实验室检测。

可选用快速检测方法有:

1)试纸法  可用于各种状态的有害物质的测定,简便、快速、便于携带,一般可在数分钟内出结果,是一种半定量方法,但误差较大、干扰因素多,试纸本身易失效。目前常用的有检测氨气、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光气、氢氰酸、硫化氢、甲醛、乙醛、二氧化氮、次氯酸、过氧化氢等的试纸。

2)检气管法  具有简便、快速、直读等特点,在现场几分钟内便可根据检气管变色柱的长度测定出被测气体的浓度。目前可检测的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氨气、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硫酸二甲酯、氟化氢、硫化氢、氯化氢、砷化氢、汞蒸气、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烯、乙炔、乙醚、汽油、光气、氰化氢、丙烯腈、磷化氢等几十种。

3)气体检测仪  有操作简单、快速、直读、精确度较高、可连续检测等特点,不仅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还可用于现场工作人员对环境毒物浓度状况的监测。可检测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氧气、氢气、臭氧、一氧化氮、氯乙烯、肼、二氧化氯、甲烷、乙烷、一氧化碳、氨气、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氢、硫化氢、氯化氢、砷化氢、光气、磷化氢、氰化氢、甲苯等几十种。

4)水质速测管  水中有毒物质半定量测定,有操作简单、快速、直读、精确度较高、可连续检测等特点。可用于金属、类金属、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无机物以及酚、甲醛、氰化物、肼、苯酚等有机物。

5)便携式分析仪器  如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等,可用于各类有毒物质的定量或半定量测定,根据仪器用途和性能确定检测相应物质。

6.现场救治

现场医疗救援首先的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安全区域,脱去被污染衣服,洗消污染部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

(1)洗消

在现场洗消区进行,脱去病人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污染的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

(2)检伤

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病情迅速将病员检伤分类,病情危重者用红标标记,送往急救区立即抢救;病情较重者用黄标标记,送往治疗区救治;病情轻微者用蓝标标记,送往观察区观察;死亡病人用黑标标记,送往尸体处理区。治疗区和观察区的病人要定期复检。

(3)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如果中毒类型有特效解毒剂,应在现场应抓紧时机,立即早期给予相应的特效解毒剂,详见下表。

chy8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表1  常用的特效解毒剂

特效解毒剂
适用范围
备注

阿托品
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
同类解毒药物还有东莨菪碱、654-2、长托宁等

碘解磷定

氯磷定
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
中重度中毒必须合用阿托品

亚甲蓝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后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小剂量使用(1~2mg/kg)

亚甲蓝
氰化物中毒
大剂量使用(5~10mg/kg),必须与硫代硫酸钠合用

亚硝酸钠

4-二甲氨基苯酚

亚硝酸异戊酯
氰化物中毒
必须与硫代硫酸钠合用

硫代硫酸钠
氰化物中毒
在亚甲蓝、亚硝酸钠、4-二甲氨基苯酚、亚硝酸异戊酯等药物使用后应用

维生素B6
肼类化合物




(4)氧疗

有缺氧症状时,可给予鼻塞、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有毒气体中毒的重症病例可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应早期、足量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日10mg~40mg)。

(6)对症和支持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

7.健康危害评价

根据检测到的有害物质浓度及其相关的毒性资料,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环境的地貌特点和气象条件等,应及时对泄漏现场及其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毒物的种类、数量、暴露方式、途径以及范围;毒物可能威胁暴露范围内的人员数量及分布;人员伤亡情况;卫生救援资源状况;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

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分析,以确定中毒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波及面、中毒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继续需要采取的应急控制措施以及可能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急慢性危害等。

应及时将健康危害评估情况报告给现场指挥部门,供其进行应急决策参考。

六、应急响应终止

(一)终止条件

泄漏源已经消除,现场环境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

(二)终止程序

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附件1

chy8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附件1

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措施

(一)疏散与隔离

发生化学品泄漏后,应立即疏散现场的无关人员,隔离毒物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应立即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决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向。影响环境的污染区的确定一般由环保部门根据现场毒物测定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确定。由公安部门实施隔离和警戒。

(二)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

化学品泄漏环境中的电源和火源常常会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要对整个毒物泄漏区域内控制电源和禁止各种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三)保护应急人员

按下列原则对应急人员进行保护:

1.进入化学品泄漏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训练,应对泄漏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2.在进入现场之前,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穿(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认真对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特别是要有专人对呼吸器的压力参数及阀门等进行检查;

3.应当详细记录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

4.严禁单独行动;

5.现场应准备特效解毒剂和其它急救医药用品,并有医护人员待命;

6.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四)现场毒物监测

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毒物进行定点和不定点的监测,以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保证现场检测的准确性,应加强环保、卫生和消防等部门通力协作,必要时,还可请防化部队支援。

(五)泄漏控制

1.切断泄漏源

(1)对小容器泄漏,可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然后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

(2)对大容器泄漏,一般是边将物料转移至安全容器,边采取适当的方法堵漏。

(3)对钢瓶泄漏,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

(4)对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应立即采用关闭相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控制泄漏。条件允许时,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用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方法和措施来控制泄漏。

2.处置泄漏物

(1)阻止扩散

1)对有害气体和蒸气,可用喷水雾的方法吸收和降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在现场,可用消防车、洗消车、洒水车从上风方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气体进行稀释、驱散;如能同时进行有组织地通风则效果更好;

2)对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可用修筑围堤、挖掘沟槽的方法进行收容。为防止泄漏物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可使用土壤密封剂。

3)对水体泄漏物,可用修筑水坝的方法,控制小河流上的泄漏物;如泄漏物为不溶性沉块,可挖掘沟槽控制;如泄漏物为不溶性漂浮物,可用表面水栅阻拦,再用撇取设备撇取;如泄漏物具有溶性或沉降性,可用密封水栅来收容。

4)对挥发性强的泄漏物,可使用泡沫或其它漂浮物覆盖,或用二氧化碳、液氮和湿冰等冷冻剂低温冷却。

(2)清除降解

1)对陆地上限制住的液体泄漏物、水中的固体和液体泄漏物,可用抽取的方法清除;

2)对陆地上的泄漏物(包括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可用活性碳、天然有机吸附剂、天然无机吸附剂或合成吸附剂等进行吸附;还可视情况用水泥、凝胶、石灰等固化剂使其转化成稳定形式;

3)对酸性和碱性泄漏物,可用中和法处理;

3.泄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

当泄漏无法控制,或已在泄漏处发生了燃烧且无法灭火,或泄漏场所已经发生了爆炸,且存在继续爆炸的可能时,不要贸然进行泄漏控制。

(六)善后措施

  泄漏被有效控制后,应对泄漏装置内的残液实施输转作业,还需对泄漏现场,包括在污染区工作的人、车辆、器材和装备,进行彻底的洗消。洗消产生的污水应回收消毒处理。对损坏的装置应彻底清洗、置换,并使用仪器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按程序和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修或废弃。当泄漏可能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影响公众健康时,应制定并实施监测计划。
chy8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附件2

表2  常见毒物的PEC-TWA、MAC、PC-STEL 和IDLH (mg/m3)

毒物名称

(CAS号)
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PEC-TWA)
最高容许浓度(MAC)

短时间接触

容许浓度(PC-STEL)
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

一氧化碳

630-0-80
20
20(海拔2000米以下)

15(海拔2000米以上)
30
1700


氰化氢(按CN计)74-90-8

1

56

氰化物(按CN计)460-19-5

1

50

硫化氢

7783-06-4

10

430

液化石油气68476-85-7
1000

1500
34000

二氧化碳

124-38-9
9000

18000
92000

氯化氰

506-77-4

0.75



光气

75-44-5

0.5

8

氯气

7782-50-5

1

88



7664-41-7
20

30
360

一甲胺

74-89-5
5

10


二甲胺

124-40-3
5

10
3700

全氟异丁烯382-21-8

0.08



硫酸二甲酯

77-78-1
0.5

1.5
52

一氧化氮10102-43-9
15

30
120

二氧化氮

10102-44-0
5

10
96

二氧化硫

7446-09-5
5

10
270

二氧化氯

10049-04-4
0.3

0.8
28

二氯甲烷

75-09-2
200

300
8000

1,2-二氯乙烯

540-59-0


1200
16000

氯化苦

76-06-2

1



氯化氢及盐酸

7647-01-0

7.5

150

硫酸及三氧化硫

7664-93-9
1

2
80

氟化氢

7664-39-3

2

25

氟化物

(不含氟化氢)
2

5
500



7726-95-6
0.6

2
66

溴化氢

10035-10-6

10

170

溴甲烷(皮)

74-83-9
2

5
7900



7553-56-2

1

100

碘甲烷

74-88-4
10

25
4700

异氰酸甲酯(皮)624-83-9
0.05

0.08
47

过氧化氢

7722-84-1
1.5

3.75
100

环氧乙烷

75-21-8
2

5


臭氧

10028-15-6

0.3

20



71-43-2
6

10
9800

苯胺

62-53-3
3

7.5
390

二硝基甲苯

25321-14-6
0.2

0.6
200

对硝基苯胺

100-01-6
3

7.5
300

三硝基甲苯(皮)118-96-7


0.5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

100-00-5/25567-67-3
0.6

1.8
1000

正己烷(皮)110-54-3
100

180
18000

二硫化碳

75-15-0
5

10
1600

甲醇

67-56-1
25

50
33000

甲苯

108-88-3
50

100
7700

二甲苯

1330-20-7/95-47-6/

108-38-3
50

100
4400

甲酚

1319-77-3
10

25
1100

甲基肼

60-34-4

0.08

96

甲醛

50-00-0

0.5

37

甲酸

64-18-6
10

20
57

乙腈

75-05-8
10

25
6800

乙醚

60-29-7
300

500
58000

乙醛

75-07-0

45

18000

乙酸

64-19-7
10

20
2500

石油沥青烟

(按苯溶物计)

8052-42-4
5

12.5


焦炉逸散物

(按苯溶物计)
0.1

0.3


煤焦油沥青挥发物

(按苯溶物计)

65996-93-2
0.2

0.6


四氯化碳(皮)56-23-5
15

25
1900

松节油

8006-64-2
300

450
8500

丙酮

67-64-1
300

450
48000

溶剂汽油
300

450
29500

呋喃
0.5

1.5


吡啶

110-86-1
4

10
12000

联苯

92-52-4
1.5

3.75


苯乙烯

100-42-5
50

100
22000

三氯乙烯

79-01-6
30

60
5500

氯乙烯

75-01-4
10

25


丙烯腈

107-02-7
1

2
1100

丙烯酰胺

79-06-1
0.3

0.9


甲拌磷

298-02-2

0.01



久效磷

6923-22-4
0.1

0.3



乐果

60-51-5
1

2.5


内吸磷(皮)8065-48-3
0.05

0.15
20

对硫磷

56-38-2
0.05

0.1
20

溴氰菊酯52918-63-5
0.03

0.09


氧化乐果(皮)1113-02-6
0.15

0.45



注: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AC——最高容许浓度;

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