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当代物理学家

浏览0 回复708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包绍麟  1981至1986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1986至1989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工学硕士。 包绍麟研究员长期从事煤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参加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型研究开发项目和工业技术装备以及示范工程,进而形成各种容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研究开发设计体系。通过多项合作课题,他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锅炉制造厂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绝大部分专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工业过程中,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创造了十多亿的产值。通过多年来的科研开发工作,他在35t/h到690t/h不同容量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制造和运行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煤的燃烧技术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领域技术领先水平;他现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滚动项目等课题。 主要论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陈焕倬  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9至1993年做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学习, 199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1年被聘为研究员。 研究方向:重要从事热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换热器的理论与设计研究,强化换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学术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和获得专利3项。参加了国家标准“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翅片管”(GB/T 19447---2004)的制定。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杜建一          1978-1982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6-1989年在工程热物理所获得硕士学位, 1996-2000年在加拿大Laval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2000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82年到工程热物理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曾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期从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S2流面计算中计及掺混的研究、人工粘性的理论研究和新格式推导、多级轴流压气机带粘性项的通流计算、非等熵势函数方法的研究、跨声速流函数方程的求解、应用多网格法求解跨声速流场、微型燃气轮机离心压气机的研制和扩压器与离心叶轮的动静干涉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核心刊物上已发表论文五十多篇。2008年主持在研863课题3项,其中“100kW级微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专项。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淮秀兰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等。199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初进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方面科研工作,1999年底出站后留所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2002--2003年期间赴日本九州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先进高效光电子与微电子元器件热管理、强化传热与高效节能等方面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曾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973)、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及企业合作等重要科研项目支持。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优+”评价;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2004-2005年度北京市金桥工程项目一等奖”等。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黄伟光    1981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留学,于1986、1988、1991年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被聘为副研究员,1996年被破格聘任为研究员。曾担任工程热物理所常务副所长、所长,现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日本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全国政协委员。 多年来主要从事叶轮机械三维粘性流动、三维计算机网格生成与后处理、非定常动静叶相互作用、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与机理、叶栅通道内复杂流动特性及损失机理、叶片气膜冷却等研究,其研究工作揭示了叶片弯曲对端壁二次流损失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分析了带有冷气射流的二维粘性流场以及射流速度和喷射角对叶片冷却效率和气动损失的影响,针对叶栅几何通道和流场结构的特点,研制开发了三维网格生成程序、图形后处理程序和全三维流场计算程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值分析体系。 自1990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被评为首届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青年。现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金红光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1991至1998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和副教授。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总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国家基金委工程热物理学科评审组组长、国际学术期刊“Energy-The Int J”的Associate Editor、“Applied Energy”和“Int J Green Energy”的编委、科学通报、科技导报和工程热物理学报等杂志编委。承担了科技部973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欧盟第六、七框架计划项目以及中英、中瑞政府间合作项目等近20项。

金红光研究员从事化工—动力多联产、能源动力系统CO2减排、太阳能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与化石能源互补方法;他发现了燃烧中根除NOx和回收CO2的化学环境现象,率先提出了化学链燃烧的能源动力系统,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2005年的特别报告中,指出他对化学链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红光研究员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50多篇,他引总次数1300余次,SCI他引400余次,单篇论文最高SCI他引56次。获美、日、中等国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AMSE IGTI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曾获得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电力公司等多项科技成果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秦伟      1979年至1986年就读于大连工学院并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1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3年10月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博士后出站;1986年7月至2006年7月先后工作于青岛化工学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国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等单位; 2006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秦伟同志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在阴离子引发丁二烯、苯乙烯聚合以及聚烯烃的金属化反应、齐格勒纳塔催化烯烃聚合反应、耐高温芳杂环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富勒烯C60化学修饰、电磁活性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面上或重点项目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名,并为大学本科生讲授高分子化学课程。 秦伟同志199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97年3月从科研岗位走上管理岗位以来,以过硬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工作成绩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杨金福  1982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获硕士学位,2006年在华北电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从事轴承非线性润滑理论、转子动力学、热能动力装置及变工质热力循环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轴承非线性润滑理论研究上,解析求解了有限长轴承形式的Reynolds方程,并给出了动态油膜压力分布与动态油膜力结构的一般形式。在转子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上,给出了轴承转子系统流固耦合运动的载荷平衡方程,进一步阐明了非线性动态油膜力作用与轴承失稳机理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种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判别准则及非线性流固耦合调频的新技术,并通过 “十五”国家863微型燃机项目等工程实践,同时给出了柔性转子系统存在运动分岔、混沌等非线性特征的试验结果。在热能动力装置及变工质热力循环系统的研究方面,现承担国家863微小型燃机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0多篇,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电力企业和黑龙江省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五项,其中发明专利一项。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张明明    1997和1999 年先后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至200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与高级研究员。2006年7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2007年7月受聘为该系高级研究员。于2009年4月从美国回国,受聘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作,并于2009年7月被批准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风能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宇航协会(AIAA)、美国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应用物理协会(APS)高级会员,中国风能协会会员。同时担任Physics of Fluids、AIAA Journal等国际杂志高级审稿人。

2001-2006年,承担香港特区政府资助项目“基于先进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流固耦合控制”、“流体诱发振动及噪音控制”和“流体-振动-噪音耦合的主动控制研究”,项目执行人;2006-2009年,承担美国海军研究项目“气泡对流体诱发振动影响的探讨”和“由内部气泡流体诱发的管道振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项目执行人和项目副组长;2008-2009年,参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大气边界层与大型风电场风力机相互作用”;2009年7月-2011年6月,承担中国科学院三峡创新工程项目“风资源高效利用和风场设计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目前研究成果已发表在30多篇国外核心杂志和国际会议论文集,其中11篇已被SCI收录,1篇被书籍收录;发明专利4项;于2007年获美国宇航协会(AIAA)青年学者科技荣誉奖1项。2009年7-10月,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国家能源局、科技部863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二五”风能利用部分战略规划。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朱俊强  1984、1987、1990 年先后获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 年被聘任为副教授, 1994 年在德国 Duisburg 大学叶轮机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1997 年被聘为教授并入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 年作为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受教育部表彰, 2002 年作为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在加拿大 Carleton 大学进行叶栅实验研究,2004 年底回国后,受聘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软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风机泵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叶轮机械的内部流动研究,包括平面叶栅流动测量及分析,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测量及分析,轴流压气机失稳机理及机匣处理扩稳技术,转子叶片梯状间隙布局及间隙泄漏流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揭示了端部二次流动对平面叶栅性能的影响;基于叶片尖部流动分析结果设计的折线斜缝式机匣处理,在维持压气机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了中等强度的扩稳要求;所倡导的转子叶片梯状间隙布局展示了良好的改善压气机性能的潜力。研究成果曾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UTC 教育科研奖及航空基金委应用基础类研究一等奖。作为项目主持人,曾多次负责部级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防基金的实施。 在国际学术刊物、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近 30 篇学术论文,主编航空院校教材 1 部。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