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DSC做PE料熔融点的做法

浏览0 回复20 电梯直达
xiaodieg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氧化诱导期因为需要样品跟氧气接触,不能加盖(况且也不计算什么热焓)
但是对于一般的DSC测试,特别是需要精确计算热焓的,应该加盖。因为热的传递包括传导、对流与辐射三种因素,DSC既然称为量热,理想情况下样品热效应所吸收/释放的热量应该仅以一维传导的方式由样品传递到传感器上。但是在不加盖的情况下,一方面增加了对流因素,一部分的热量由周围流动气氛所带走,影响了量热精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辐射因素,这一因素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可能还不太明显,而随着温度升高该因素在三种传热方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仅影响量热准确性,更往往(特别对深色样品)造成基线的异常漂移(在中低温下以样品吸收辐射为主,样品端较“热”,基线往放热方向漂;高温下以样品自身发光释放能量为主,样品端偏“冷”,基线往吸热方向持续漂移。)由于在基线测试、即参比端与样品端均为空坩埚的情况下不存在这一伪热不平衡现象,因此该种基线漂移(由样品的存在而非系统本身的热不对称所引起)靠扣基线的方法是扣不掉的。
也正由此,通常铝坩埚和白金坩埚做DSC的效果要比氧化铝坩埚要好,这不仅仅是由于一般所认为的金属坩埚的导热性要胜过氧化铝坩埚,也是由于金属材料能有效地屏蔽热辐射,因此量热更精确、基线能有效地扣除;而氧化铝坩埚作为陶瓷材料其本身有一定的透明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明性还会增加),即使加了盖子都不能有效地屏蔽热辐射,因此量热精度不那么理想,且往往基线会扣不干净。

sakula5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onan2223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你在一次试验中,升温和降温的速率不一样?
好像不对吧,我认为应该是不变的。
如有错误,请赐教!!
谢谢!!!0351 6066478  郭
zny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himadzucy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们做的是薄膜,所以加盖压样机制样;做颗粒的时候,切片加盖压样机制样

原料:嵌段共聚物PE-PVCH
程序:10℃/min升温至160℃,保温5min,消除热历史;10℃/min降温至30℃;再10℃/min升温至熔点以上


原文由 zgzheng-76 发表:
不知有没有人做过PE料的熔融点和结晶点,其实想问一个很弱的问题,就是放样品的坩锅要盖盖子吗,因为做PE料的氧化诱导期的话标准上说不用盖,是开口皿,但做熔融点和结晶点时没说盖也没说不盖,所以不敢肯定,另外如有人做过,可以将程序说一下吗,我想对一下看和我编的有无差别,谢了。
wanglijuanju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长见识,谢谢,我前几天也用DSC做了PE的熔点和结晶,不知道方法,就按作PET的方法做了。谢谢
yaoay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iaodiega 发表:
氧化诱导期因为需要样品跟氧气接触,不能加盖(况且也不计算什么热焓)
但是对于一般的DSC测试,特别是需要精确计算热焓的,应该加盖。因为热的传递包括传导、对流与辐射三种因素,DSC既然称为量热,理想情况下样品热效应所吸收/释放的热量应该仅以一维传导的方式由样品传递到传感器上。但是在不加盖的情况下,一方面增加了对流因素,一部分的热量由周围流动气氛所带走,影响了量热精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辐射因素,这一因素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可能还不太明显,而随着温度升高该因素在三种传热方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仅影响量热准确性,更往往(特别对深色样品)造成基线的异常漂移(在中低温下以样品吸收辐射为主,样品端较“热”,基线往放热方向漂;高温下以样品自身发光释放能量为主,样品端偏“冷”,基线往吸热方向持续漂移。)由于在基线测试、即参比端与样品端均为空坩埚的情况下不存在这一伪热不平衡现象,因此该种基线漂移(由样品的存在而非系统本身的热不对称所引起)靠扣基线的方法是扣不掉的。
也正由此,通常铝坩埚和白金坩埚做DSC的效果要比氧化铝坩埚要好,这不仅仅是由于一般所认为的金属坩埚的导热性要胜过氧化铝坩埚,也是由于金属材料能有效地屏蔽热辐射,因此量热更精确、基线能有效地扣除;而氧化铝坩埚作为陶瓷材料其本身有一定的透明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明性还会增加),即使加了盖子都不能有效地屏蔽热辐射,因此量热精度不那么理想,且往往基线会扣不干净。


水平太高了,佩服啊,佩服!!
csl_mo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yhel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huan071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DSC中的"D"还是有它的意义的,它是通过控制温度来测量两端的热流(还是通过热流来控制温度,忘高手斧正)。所以涉及到参比端和测量端的比较问题。一般来说,参考端是样品盘加一个盖子(也有不加的,但如11楼所说,建议加盖子),测量端是样品盘加样品再加个盖子(如果参比端不加盖子这里也不加)。
还有一点,有资料说两端加的盖子数量对测量的基线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自开始后的2~3分钟内热趋于平衡的过程会在曲线上出现一个”勾“,所以加不加盖子,怎么加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
至于测量的方法,个人认为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温度上限的选择要根据材料而定,不能接近甚至超过它的分解温度,也要尽量节省时间。像PE,它有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之分,熔融和结晶都有不同,熔融峰在105--135之间都有,温度上限建议选择180--200.第二,升温和降温的速率要一致,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了解材料的相关热情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