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世界食物史——绪论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420/3259345/第五篇各章节以轻松的笔调概括了世界各地的饮食历史与文化,从远古时代近东和北非的农业起源写起,继之以亚洲发生早期动植物驯化活动的地区。随后的章节讨论欧洲,美洲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大洋洲。
第五篇B章用五节篇幅叙述南亚,中东,东南亚以及东亚的饮食历史。其中一节把中东和南亚合并在一起,是因为伊斯兰美食对于后者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阿拉伯人到达之前的几千年里,希腊,波斯,雅利安和中亚地区对南亚就没有影响。
更不能说南亚地区自己没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毕竟世界上许多食用植物源自印度河谷,并且世界上大多数水果和调料也起源于亚洲广袤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一地区也是我们的“超级食物”之一——大米的故乡,大米联系起了这片大陆南部各地的饭食,而小米和(后来的)小麦则是北方的主食。亚洲还是两种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的故乡。来自东南亚的甘蔗,日后曾给非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带来苦难;来自东亚的一种常绿灌木的叶子,后来被炒制成茶叶。
稻米早至7000年前就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种植;至今在那里还能找到其野生品种。不过稻米耕作技术很有可能是从中国长江三角洲传播到韩国,然后在约2500年前传到日本。大豆和茶也是从中国传到这些亚洲的边远国家,这些渊源在中国南方、日本和韩国的食谱中留下了一些共性。而中国北方则贡献了面条,所有这些地方饮食,在甘薯、马铃薯、辣椒和花生等美洲植物到来之后,得到了大大的丰富——美洲的植物最初是由葡萄牙海船在十六世纪(到达中国)到十八世纪(到达日本)之间带来的。
缺乏作为钙源的乳制品也是东亚食谱的一个特征。有趣的是中亚游牧民(他们在数千年中,不是在骚扰中国北方,就是在统治那里)食用乳品;他们甚至用母马的奶酿造出一种叫作马奶酒kumiss的饮料。可是乳品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也就没有传播到东亚其它地方。然而在印度,另一批游牧者——亚利安牧民——在4000年前左右传入了乳制品。乳制品在那里倒是流行起来了,不过通常是以乳糖不耐者可以接受的形式——这一症状在亚洲人口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