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可经日光照射皮肤自行合成;从食物中得来的维生素D在小肠内被吸收,其过程依赖于脂肪的消化。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3,与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等激素一起调控血清钙、磷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缺乏维生素D会使得人体发生钙吸收障碍,骨质大量流失,造成成人和儿童的各种骨病。
维生素D对骨病的良好效果赢得了人们的宠爱。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而易患骨质疏松,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青少年则由于生理和生长需要而对维生素D需求旺盛。现代社会繁忙的案头工作往往会使人们终日呆在室内,与阳光亲密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缺乏光照合成的这部分维生素D也有必要从餐桌上补回来。因此长期以来专业人士往往建议公众服用膳食补充剂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曾建议公众保持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30ng/ml以上的水平以维持骨骼健康。
与此同时,针对维生素D的其他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维生素D受体在人体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表达,细胞培养和实验模型均显示骨化三醇(1,25双羟维生素D3)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炎、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故而人们推测维生素D可能还具有防癌抗癌的效果。一些调查也发现那些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升高。这些研究结果更是点燃了人们补充维生素D的热情。“大量摄入维生素D可防癌”、“将维生素D摄取量增至1000 IU /d 可能降低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50%”、“维生素D可大幅降低患多种癌症的几率”、“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间每天摄入2000 IU的维生素D,在30年随访期间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类似的说法越传越神奇,在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众中掀起了全民补充维生素D的热潮。“阳光维他命”也迎来了它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