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以崂应2050为例说明一下无组织排放采样头的安装

浏览0 回复24 电梯直达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请看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总悬浮颗粒物被包含在生产性粉尘中。如果加TSP采样头,那么采集的是总悬浮颗粒物,而不是生产性粉尘。


那不加TSP采样头,采集到的就是生产性粉尘吗?如何证明?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请看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总悬浮颗粒物被包含在生产性粉尘中。如果加TSP采样头,那么采集的是总悬浮颗粒物,而不是生产性粉尘。


那不加TSP采样头,采集到的就是生产性粉尘吗?如何证明?
加采样头采集的是TSP,不加采样头,采集的是包含TSP的粉尘,这个还不明白?你所说得鸟粪,雨水等这些情况不是不存在,但是概率比较小。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概念不一样所导致最终采集的物质不一样。我觉得你的结论还是自相矛盾的。


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概念不一样而等效监测的情况,比如总硬度是一个综合量,我们一般以碳酸钙计;比如NMHC,也是一个综合;国标中以碳计,空气废气第四版使用甲烷计;那么这种概念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使用了一个偏概念去测试了一种全项物质;

另外从环境监测的数据溯源以及评价与监测对应的层面上看,使用TSP的监测方法是最合理的;在未颁布无组织颗粒物监测规范之前,都应按照GB 15423 进行监测
那我请问你一下,如果都是采集TSP,那么不就没有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了?环境空气采集总悬浮颗粒物(也就是TSP),无组织排放也采集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微米)?那么超过100微米直径的物质我如何采集?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概念不一样所导致最终采集的物质不一样。我觉得你的结论还是自相矛盾的。


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概念不一样而等效监测的情况,比如总硬度是一个综合量,我们一般以碳酸钙计;比如NMHC,也是一个综合;国标中以碳计,空气废气第四版使用甲烷计;那么这种概念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使用了一个偏概念去测试了一种全项物质;

另外从环境监测的数据溯源以及评价与监测对应的层面上看,使用TSP的监测方法是最合理的;在未颁布无组织颗粒物监测规范之前,都应按照GB 15423 进行监测
那我请问你一下,如果都是采集TSP,那么不就没有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了?环境空气采集总悬浮颗粒物(也就是TSP),无组织排放也采集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微米)?那么超过100微米直径的物质我如何采集?


区别就是环境空气布点不布设在厂区外界,而是在未受明显污染源影响的区域,从环境空气的网格布点就能说明。所以无组织的TSP的贡献源大多来源于工厂,但有一定的环境TSP本底贡献;

只是无组织污染中靠近污染源,和还有部分>100um的降尘所以限值是5mg/m3;

在日常的监测中,无组织采样并未对超过100um采样进行混合收集;单独采样时候可以用湿法吸收的方式进行降尘收集;

至于为什么不对100um的降尘进行收集,我需要再向总站进行确认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概念不一样所导致最终采集的物质不一样。我觉得你的结论还是自相矛盾的。


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概念不一样而等效监测的情况,比如总硬度是一个综合量,我们一般以碳酸钙计;比如NMHC,也是一个综合;国标中以碳计,空气废气第四版使用甲烷计;那么这种概念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使用了一个偏概念去测试了一种全项物质;

另外从环境监测的数据溯源以及评价与监测对应的层面上看,使用TSP的监测方法是最合理的;在未颁布无组织颗粒物监测规范之前,都应按照GB 15423 进行监测
那我请问你一下,如果都是采集TSP,那么不就没有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了?环境空气采集总悬浮颗粒物(也就是TSP),无组织排放也采集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微米)?那么超过100微米直径的物质我如何采集?


区别就是环境空气布点不布设在厂区外界,而是在未受明显污染源影响的区域,从环境空气的网格布点就能说明。所以无组织的TSP的贡献源大多来源于工厂,但有一定的环境TSP本底贡献;

只是无组织污染中靠近污染源,和还有部分>100um的降尘所以限值是5mg/m3;

在日常的监测中,无组织采样并未对超过100um采样进行混合收集;单独采样时候可以用湿法吸收的方式进行降尘收集;

至于为什么不对100um的降尘进行收集,我需要再向总站进行确认
第一句话纠正一下,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设置,一般应设置于周界外10M范围内。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可将监控点移于周界内侧。请问,这个如何解释?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原文由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gzlk650) 发表:
概念不一样所导致最终采集的物质不一样。我觉得你的结论还是自相矛盾的。


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概念不一样而等效监测的情况,比如总硬度是一个综合量,我们一般以碳酸钙计;比如NMHC,也是一个综合;国标中以碳计,空气废气第四版使用甲烷计;那么这种概念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使用了一个偏概念去测试了一种全项物质;

另外从环境监测的数据溯源以及评价与监测对应的层面上看,使用TSP的监测方法是最合理的;在未颁布无组织颗粒物监测规范之前,都应按照GB 15423 进行监测
那我请问你一下,如果都是采集TSP,那么不就没有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了?环境空气采集总悬浮颗粒物(也就是TSP),无组织排放也采集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微米)?那么超过100微米直径的物质我如何采集?


区别就是环境空气布点不布设在厂区外界,而是在未受明显污染源影响的区域,从环境空气的网格布点就能说明。所以无组织的TSP的贡献源大多来源于工厂,但有一定的环境TSP本底贡献;

只是无组织污染中靠近污染源,和还有部分>100um的降尘所以限值是5mg/m3;

在日常的监测中,无组织采样并未对超过100um采样进行混合收集;单独采样时候可以用湿法吸收的方式进行降尘收集;

至于为什么不对100um的降尘进行收集,我需要再向总站进行确认
第一句话纠正一下,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设置,一般应设置于周界外10M范围内。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可将监控点移于周界内侧。请问,这个如何解释?


第一句话没有纠正的,我说的是环境空气的布点,你说得是无组织布点,不冲突;

至于为什么可以移动,是因为环境空气的定义,参见《大气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另外我最后再附加几个对于无组织废气颗粒物是采用GB/T 15432进行监测的例证;同时对于崂应工程师回答无组织颗粒物采样不加TSP切割器的问题不认可,觉得他们的回答欠妥。希望能有崂应的老师能进一步回答。

附件中是新颁布的一些行业管控标准,这些标准里面都明确说明了无组织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其中平板工业污染物明确说明了,无组织颗粒物限值的意义,这和GB 16297对应,也就是说颗粒物的监测和评价对应了起来,虽然无法在概念上实现统一,但在操作上的定义来源进行了统一。

我对其中的部分进行了标红,如果名字认为这些标准依然不能说明在无组织颗粒物的监测中需要按照GB/T 15432来监测的话,我也没办法解释了。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6/12 21:37:01 Last edit by reytop
choun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如果不加TSP采样头,检测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检测依据是什么?还是根据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主要是小于100微米的采用tsp检测方法,如果含有大量超过100微米的用降尘检测方法?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6/13 10:20:39 Last edit by chounu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chounu(chounu) 发表:
如果不加TSP采样头,检测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检测依据是什么?还是根据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主要是小于100微米的采用tsp检测方法,如果含有大量超过100微米的用降尘检测方法?
无组织排放监测的目的应该是将所有工厂生产产生的有关污染物形态全部采集,包括有机和无机,不管颗粒物粒径大小等。
DavidGum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