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七届原创】纺织材料成分定量分析中公定回潮率的使用探讨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wulin321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纺织材料成分定量分析中公定回潮率的使用探讨



纺织品纤维成分定量分析中,一般情况下混纺纤维都是净干重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进行出具报告的,但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本人发现很多的测试结果就是因为加上公定回潮率,反而是不合格,造成很多的纠纷和质疑

有这么一个样品,标准的成分含量是35%聚酯纤维,65%粘胶纤维,下面是测试过程

1.检验依据

2.1、FZ/T01057.3-2007《纺织品纤维鉴别方法  显微镜观察方法》

2.2、GB/T2910-2009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2.原理

混纺产品的组分经定性鉴定后,选择适当试剂溶解去除一组组分,将不溶解的纤维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

3.试剂和设备

3.1索氏萃取器

3.2恒温振荡器

3.3分析天平,精度0.0002g

3.4电热鼓风烘箱

3.5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

3.6有塞三角烧瓶

4.试样准备

4.1试样应对全体具有代表性,注意每个试样应包含组成织物的各种纤维组成,每个试样至少两份,每份试样不少于1g

5.试验步棸

5.1烘干:将试样放入烘箱内,在105±3℃温度下烘4~16h,如果烘干时间达不到要求时间,则需烘至恒重<连续两次称的试样重量的差异不超过0.1%>

5.1.1试样的烘干:把试样放入称量瓶内,瓶盖放在旁边,烘干后,盖上瓶盖迅速移入干燥器中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5.1.2玻璃砂芯坩埚与不溶纤维烘干:玻璃砂芯坩埚连同盖子,放入烘箱内烘干后,盖上盖子迅速移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5.2称重

冷却后,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瓶、玻璃砂芯坩埚等,在2min内称完,精确至0.0002g<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玻璃砂芯坩埚、试样、称量瓶等>

5.3净干重量百分率的计算

P1=100m1d/m

P2=100-P1

      式中:P1----不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率%

            P2----溶解纤维净干含量百分率%

            m。---预处理后试样干重g

            m1----剩余的不溶纤维干重g

            d-----不溶纤维在试剂处理时的重量修正系数

6.取样每个2克,共两个试样,经甲酸-氯化锌方法溶解粘胶、剩余聚酯纤维,然后烘箱烘干,恒重后,两个试样剩余重量分别为为0.63克,0.61克,取平均值为0.62克<净干重量>,根据计算,粘胶纤维的值为1.38克<净干重量>,根据成分的标示规定,除棉麻外,一般是要结合公定回潮率进行出报告

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是13%, 计算: 1.38*<1+0.13>=1.5594

聚酯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是0.4%,计算: 0.62*<1+0.004>=0.6225

总量计算: 1.5594+0.6225=2.1819

粘胶纤维含量:1.5594/2.1819*100%=71.47%

聚酯纤维含量:<100-71.47>%=28.53%

根据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的要求,面料的这个纤维成分含量偏差最大不能大于±5%,然而此面料的纤维成分含量偏差大于标示值的±5%,其结果可以判定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

按净干重量来算成分含量如下:

粘胶纤维含量:1.38/2.0*100%=69%

聚酯纤维含量:<100-69>%=31%

根据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的要求,面料的这个成分偏差最大不能大于±5%,其结果可以判定成分含量合格

小结: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在检测中经常发生,但很多的商家并不认同这样的结果,虽然按国家相关检测要求,实验室没有错,但实际情况粘胶纤维的回潮率很少有13%,有的可能实际情况只有7%左右,织布厂是按重量和密度进行计算用纱量的,也有是按实际回潮率来进行计算成分的,这样可能就产生这样的问题,在织布的时候,除去本身的缩率,一般都是能达到合格的,这个中间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个人认为,成分定量分析中用净干重量加公定回潮率进行测试还是有争议的,建议标准直接制定按净干重量进行出报告和标示!

此文只是个人观点,由于本人用词不当给大家造成误解的,请大家海涵!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纠结,可能是有些织造厂没有按这里面规定的方法计算投料比例吧。
有些厂可能根本没看过这份标准,只按自行办法做,出问题就很自然了。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纠结,可能是有些织造厂没有按这里面规定的方法计算投料比例吧。
有些厂可能根本没看过这份标准,只按自行办法做,出问题就很自然了。


是的  一般的制造厂,根本没有实验室,都是按照重量投产的,纺织材料实际的回潮率不一致,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UYUWUQIU(wulin321)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纠结,可能是有些织造厂没有按这里面规定的方法计算投料比例吧。
有些厂可能根本没看过这份标准,只按自行办法做,出问题就很自然了。


是的  一般的制造厂,根本没有实验室,都是按照重量投产的,纺织材料实际的回潮率不一致,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就是啊,你们测试并没有问题,生产商毛估估地生产,那只能怪他自己在那儿不明就里啦。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WUYUWUQIU(wulin321)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纠结,可能是有些织造厂没有按这里面规定的方法计算投料比例吧。
有些厂可能根本没看过这份标准,只按自行办法做,出问题就很自然了。


是的  一般的制造厂,根本没有实验室,都是按照重量投产的,纺织材料实际的回潮率不一致,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就是啊,你们测试并没有问题,生产商毛估估地生产,那只能怪他自己在那儿不明就里啦。


所以  有的检测机构按客户要求出的就是净干
dyd318362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个问题确实很麻烦,个人觉得引用的产品标准中有规定的按产品标准规定执行(针织产品按照标委会6月16日下发的说明通知执行),产品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按GB/T29862-2013执行。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