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液体制剂知识完全版

浏览0 回复40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二)机械灌封 

  灌封中常出现剂量不准、封口不严、焦头、瘪头、鼓泡等,应分析原因加以解决。产生焦头的原因是,灌药时给药太急,溅起药液在安瓿壁上,封时形成炭化点 。

(三)通惰性气体
易氧化药物溶液在灌注时,需向安瓿中通入惰性气体,以置换安瓿中的空气防止药液氧化。

五、注射液的灭菌
熔封后的安瓿应立即进行灭菌,一般注射剂从配液开始到灭菌不应超过8小时。

六、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一)漏气检查
(二)装量检查
注射液的标示装量为2ml或2ml以下者取供试品5支,2ml以上至lOml者取供试品3支,lOml以上者取供试品2支。

(三)澄明度检查
我国多采用人工灯检,水针剂必须完全澄明,不得含有任何肉眼能见的白块、纤维等异物。如发现混有上述异物者作不合格论。

检查采用日光灯灯座采用伞棚式装置,澄明度检查分自检和抽检,前者为制备过程中的检查,应逐支(瓶)进行,挑出不合格品,后者是在前者检查基础上由药检部门进行

(四)无菌检查
(五)热原检查
(六)降压物质检查
七、注射剂的印字和包装
经检验合格的注射剂,应印字注明注射剂品名、规格、批号、厂名等。经印字后的安瓿即可放入纸盒内,盒外应贴标签,标明注射剂名称、内装支数、每支装量及主药含量、附加剂名称及含量、批号、制造日期与失效日期;制造厂家名称及商标、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文号、应用范围、用量、禁忌、贮藏方法等。盒内应附详细说明书,以利用者及时参考。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指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

一、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注射刑的备,除预处理、有效成分提取、精制外,其他步骤与一般注射剂生产工艺相同。

(一)中药原料预处理
(二)提取和精制
有效成分已明确且比较单一的中药,可根据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提纯有效成分,供配制注射剂用。有效成分不明确,特别是复方制剂,常采用水或醇提取有效成分,除去杂质,制成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常用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如下:

1. 蒸馏法
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加水蒸馏或通水蒸气蒸馏,药材中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馏出来,收集馏液。

2. 水醇法
水醇法分水提醇沉淀法和醇提水沉淀法。

配液与过滤

当中药注射液中含有树脂、粘液质等胶态杂质较多时,采用一般过滤方法不易获得澄明溶液,而且滤速慢,常借助于助滤剂来克服。

1. 纸浆
2.滑石粉
吸附性小,能吸附水溶液中过量不溶解的挥发油

3.活性炭
本品有助滤、吸附脱色作用,但对黄酮、生物碱、挥发油等也有较强吸附作用,使用时应慎重。

4.微孔滤膜
二、中药注射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澄明度问题
中药注射剂,往往在灭菌后或贮藏过程中产生浑浊或沉淀,其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是:

1.除尽杂质
对于成分不明的中药注射剂,按常规方法制备,澄明度常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未除净的淀粉、鞣质、蛋白质、树胶、树脂、色素等杂质以胶体状态存在,当pH、温度等因素改变后,胶体老化产生浑浊或沉淀。尤以鞣质、树脂对澄明度影响较大;除去鞣质可采用以下方法:…

(1)明胶沉淀法
(2)醇溶液调pH法 
2.调节药液适宜的pH
3.热处理冷藏法
4. 合理使用增溶剂
中药成分复杂,杂质不易除净,有些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溶液虽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但灭菌或放置过程中,由于条件变化有时可产生浑蚀或沉淀,可考虑加入适量增溶剂如聚山梨酯—80等,以使澄明度得到改善

(二) 刺激性问题
(三) 复方配伍问题
(四) 有效成分溶解度问题
(五) 剂量与疗效
(六) 质量标准问题
中药注射剂除应符合一般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即澄明度、无菌、无热原、适当pH等项外,应着重控制以下几个主要项目:

(1)杂质限度 
(2)安全性
(3)有效成分测定对成分明确的应尽量设法测定含量
(4)药效学试验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八节 输液
一.概述
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一)输液的种类
1.电解质输液
如氯化钠注射液。

2.营养输液
主要是为患者提供营养成分,其中包括糖类、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3.渗透压输液。
4.透析液主要用于透析疗法。
(二)输液的质量要求
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一致但由于注射量较大,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要求更高。此外,还应注意以下的质量要求;

①pH应力求接近血液的pH;

②等渗或偏高渗;

③不得加有任何菌剂;

④应无毒副反应,输入体内不引起血象的任何变化,不损害肝脏、肾脏等。对某些输液还要求无过敏性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

(三)输液渗透压的计算
渗透压的单位为帕斯卡(Pa),临床上常用渗透浓度间接表示它的大小,因为二者呈正比关系。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渗透活性溶质的微粒数(依数性)而与溶质的性质(如粒子大小、电荷量)无关。

等渗与等张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液有相等渗透压的溶液。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红胞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更不会发生溶血,所以等张是个生物念。

红细胞膜对于许多药物的水溶液来说可以视为理想的半透膜,即它只能让溶剂分子出入,而不能让溶质分子通过,因此,许多药物的等张浓度与等渗浓度相同或相近。一个药物的等张浓度,可用溶血法进行测定。溶血法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在新产品的试制中,即使所配溶液为等渗,为安全起见,亦应进行溶血试验;必要时可加入等渗调节剂,以防溶血。

二、输液的制备
(一)输液车间的一般要求
GMP要求输液车间应采用洁净技术,输液的配制要求在洁净度1万级条件下操作,滤过和灌封应在100级条件下操作。洁净室温度18~24℃,相对温度为 45%~65%,室内正压≥4.9Pa。这为提高输液质量供了保证。 

(二)输液容器及其它包装材料的处理
输液容器目前仍以玻璃输液瓶为主

1.输液瓶
输液瓶用前的处理,先用自来水洗外壁,再刷洗内壁,洗净后倒置沥干。然后以硫酸重铬酸钾清洁液荡洗内壁及瓶口,倒出洗液横放过夜。临用时以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再用滤过的蒸馏水冲洗至洗下的水澄明无异物为止,如果瓶子有挂水现象应重新处理。回收的旧瓶一般不宜再使用。塑料容器为无毒软材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制成。

2.橡胶塞
橡胶塞用前可先用0.5%~2%氢氧化钠溶液煮沸30分钟至1小时;用自来水洗去沾附的硬脂酸及硫化物等杂质,并用自来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2%盐酸溶液煮沸习30分钟至1小时,用自来水搓洗表层沾附的填料如ZnO、CaCO3、BaSO4等,再用蒸馏水漂洗,最后用蒸馏水煮沸30分钟,临用时用滤过的蒸馏水冲洗干净。

3. 隔离膜
橡胶塞虽经处理,若直接接触药液,在灭菌时或贮存期间仍可能有杂质脱落,影响药液澄明度,故需在橡胶塞下衬垫一层隔离薄膜,使胶塞与药液隔绝,以保持药液澄明。常用的是涤纶薄膜。

处理方法:置蒸馏水中逐张展开漂洗,涤纶薄膜质量较差时,亦可用乙醇浸泡或回流30分钟,再用滤清的蒸馏水漂洗。

(三)输液的配制
1.稀配法
原料质量较好。

2.浓配法
系将原料药物加部分注射用水,加热使溶解配成浓溶液,大量生产时,加热溶解亦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污染机会。同时在加热的浓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并煮沸,亦易于驱除活性炭表面吸附的空气,使药液与活性炭充分接触,更有利于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浓配法适用于原料含杂质较多或原料药质量虽符合药典标准,但其溶液澄明度较差的情况。

配制输液时常使用活性炭以吸附药液中的热原、色素和其他杂质。活性炭以选用一级针用炭为宜,一般用量为溶液总量的o.2%。

(四)输液的过滤
输液的过滤装置与过滤方法和安瓿剂基本相同。用加压过滤法效果较好。若用浓配法加活性炭处理时,常用布氏漏斗先行粗滤,漏斗中铺2~3层滤纸,用蒸馏水抽洗使密合,先抽成负压后再抽滤药液。亦可用滤棒包裹绸布或尼龙布等进行粗滤,最后用微孔滤膜精滤至澄明度合格方可灌装。

(五)输液的灌封
药液经精滤并检查橙明度合格后立即进行灌装。

(六)输液的灭菌
灌封后的输液应立即灭菌,以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从配液到灭菌的时间间隔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4小时。输液通常采用热压灭菌1150C30分钟。有些国家规定,大输液灭菌要求F。值大于8分钟,常是12分钟。

(七)质量检查
输液的质量检查项目有澄明度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热原检查、无菌检查、pH值及含量测定等,为提高输液质量,《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了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该法规定在澄明度符合规定后,对于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中含10u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八)包装
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细菌污染
输液染菌后会出现霉团、云雾状物、浑浊、产气等现象。输液染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输液过程中严重污染,灭菌不彻底、瓶塞不严、松动、漏气等造成的。

(二)热原反应
输液的热原反应,临床上时有发生。有时输液本身不含热原,而是因输液器具的污染引起热原反应,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热原的控制,同时更应重视使用过程中的污染。

(三)澄明度问题
1.微粒的危害
2.微粒的来源 
(1)工艺操作中,如车间空气洁净度差,输液瓶、橡胶塞,隔离膜洗涤不净,滤器选择不当,滤过方法不好,灌封操作不合要求,工序安排不合理等。
(2)玻璃及塑料容器、隔离膜、橡胶塞质量不好。
(3)原辅料质量不好。
(4)临床输液时的污染。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五、营养输液
营养输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营养成分,其中包括糖类、脂脂、氨基酸、维生素类和微量元素等。

(一)复方氨基酸输液
复方氨基酸输液处方设计时,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须氨基酸这两类必须加入以满足机体对这些氨基酸的需要。而非必需氨基酸可加入一种或数种,以补充氮素。维持机体的氮平衡。

(二)静脉脂肪乳
静脉脂肪乳系用植物油加乳化剂和注射用水充分乳化而制得的O/W型乳剂,是一种高能量的营养剂,可供不能口服和严重缺营养的病人静脉注射用。除精制豆磷脂作乳化剂外,蛋黄磷脂、PluronicF-68亦常用。静脉脂肪乳剂除应符合注射剂的各项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分散微粒大小均匀、稳定,微粒直径<lum;耐受高压灭菌,在贮存期内稳定,成分不变,无抗原性,无降血压和溶血作用。

(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六、血浆代用液
血浆代用液是用来代替来源受到限制的人血浆的胶体制剂代血浆系用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输液,常用的有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等。

第九节、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 概述
凡对热比较敏感或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它们不能制成水溶性注射液,更不能在水溶液中加热灭菌,只能采用无菌操作法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供临床使用。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注射用无菌粉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原料制成无菌粉末,在灭菌条件下直接进行无菌分装,如注射用青霉素G钠盐、硫酸链霉素另一种是将药物制成灭菌水溶液,进行无菌分装,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在灭菌条件下密封,所制注射用无菌粉末剂,也称冷冻干燥制品。如辅酶A等酶制剂。

二、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

采用无菌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制成的无菌粉末,应在空气洁净度100级的无菌操作室内进行分装。所有容器、用具等均应按照注射剂要求预先处理并灭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直接无菌分装的药品原料必须无菌,其纯度及溶解后的澄明度、细度等均应符合要求。

无菌分装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1)吸潮
(2)装量差异
(3)染菌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在无菌室内用层流空气净化装置,使全部分装工作处于洁净度100级层流空气下进行,不仅能防止污染细菌,而且澄明度也可提高

三、冷冻干燥
冷冻干燥也称升华干燥,是将需要干燥的药物溶液预先冷冻成固体,然后在低温高真空度条件下,从冻结的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升华除去水分的一种干燥方法。

(一)冷冻干燥的特点
冻干的制品呈多孔疏松结构,并保持了原冻结前的体积,加水后极易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特性。由于是在低温高真空条件下干燥,制品未因受热而变化或氧化。此法特适用于不耐热药品的干燥。另外在冷冻干燥中,可除去95%~99%的水分,这有利于制品的长期保存。该干燥法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产品中含有微粒数比用其它方法生产的产品少。

(二)、冷冻干燥制品的工艺和设备
在冷冻干燥之前,无菌水溶液的制备与分装,应在无菌条件下按溶液型注射液制法进行制备,然后送入冻干机进行预冻、升华、于燥,最后取出封口即得。

测定最低共熔点
测定最低共熔点的目的,是指导冷冻干燥时制品的预冻和升华干燥时升温的温度,因此,新产品冻干时,先应测出其最低共熔点。最低共熔点是在水溶液冷却过程中,冰和溶质同时析出结晶混合物时的温度。

2.预冻
制品在干燥之前必须进行预冻,如不预冻而直接抽真空,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溶于溶液中的气体迅速逸出而引起类似“沸腾”现象,部分药液可能冒出瓶外。预冻温度应低于最低共熔点10~20℃。预冻有速冻法和慢冻法两种。

3.升华干燥
升华干燥分为一次升华干燥和反复升华干燥法。

4.再干燥 
(三)、冷冻干燥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1.制品含水量偏高
2.喷瓶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十节 混悬型注射剂

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剂中制成的一种供注射用的药剂称为混悬型注射剂。

下列情况药物可制成混悬型注射剂,不溶性药物,或可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小于所需浓度的,需制成长效制剂的药物,需制成高含量注射液的药物。

混悬型注射剂分水混悬型、油混悬型和触变胶型三种。

一、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混悬型注射剂应具有物理稳定性,药物粒子应小于15um,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有较好的分散性,不会沉降太快,在贮存时一旦沉下后经振摇可再分散而不产生结块现象。有良好的通针性,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针头,易自瓶中顺利取出,不粘瓶壁,在振摇和抽取时,药液无持久的泡沫。无菌无热原。

二、混悬型注射剂的制备

  (一)固体药物的分散

  把固体药物分散成微粒,并得到大小均匀、外形适宜的颗粒是制备混悬型注射剂的关键。常

  用的分散法:

1. 微粒结晶法 

  2.机械粉碎法 

  3.溶剂化—脱溶剂化粉碎法

(二)分散稳定剂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十一节  滴眼剂
一、概述
滴眼剂(eye—drop)系指药物制成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液。通常为水溶液,亦有少数为油溶液。除滴眼剂外,临床上还使用洗眼剂(eollyria),一般由医院药剂科制备,供眼部冲洗、清洁用。滴眼剂滴入结膜囊内主要经过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约有90%药物是通过角膜进入眼内产生治疗作用的,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的药物易于通过角膜。眼泪对药物在眼部的吸收有很大影响,正常情况,滴眼后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能维持5~6分钟。此外,眼泪的缓冲作用能使滴眼剂的pH值改变。

二、滴眼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滴眼剂应在无菌环境下配制,一般滴眼剂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不得检出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度的界线,眼部外伤或手术用的滴眼剂应以无菌操作配制,分装于单剂量灭菌容器内严封,或用适当方法灭菌、保证无菌,但不加抑菌剂或缓冲剂,这类滴眼剂一经开启,不能放置再用。

滴眼剂是一种多剂量剂型,病人在多次使用时,很易染菌,所以要加抑菌剂,使它在被污染后,于下次再用之前,恢复无菌。

(2)澄明度滴眼剂的澄明度要求比注射剂要低一些。用目检视,溶液应澄明,不得有玻璃屑、较大纤维、色块和其他不溶性异物。
(3)pH值与渗透压滴眼剂的pH值应控制在5.0~9.0范围内,pH6~8时无不舒适感觉,低渗滴眼剂应该用合适的药物调成等渗,如氯化钠,硼酸、硝酸钾、葡萄糖等。
三、滴眼剂的附加剂
(一)pH值调节剂
正常人的泪掖pH值在7.3~7.5之间,在配制滴眼剂时,常选择适宜的缓冲溶液作溶剂,使滴眼剂的pH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常用的缓冲液有:

(1)磷酸盐缓冲液
(2)硼酸缓冲液
(3)硼酸盐缓冲液
(二)等渗调节剂
滴眼剂的渗透压应与泪液相近,低渗溶液可用氯化钠、硼酸、硼砂、葡萄糖或其它适宜物质调整。

(三)抑菌剂
滴眼剂是多剂量剂型,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无菌,因此需要加入抑菌剂。

(四)抗氧剂
(五)延效剂
在滴眼剂中加入一些高分子化合物,能增加其粘度,延长药物与眼粘膜接触时间,从而达到延效作用。同时亦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四、滴眼剂的制备方法.
(一)容器处理
滴眼瓶有玻璃和塑料两种,洗涤方法不同。

(二)制备方法
滴眼剂的配液要求和配制工艺与注射剂基本相同。一般配液有以下三种情况:
1.药液性质较稳定者
2.主药不耐热者
对主药不耐热的品种,全部按照无菌操作法配制
3.用于眼部手术或外伤的滴眼剂
该类制剂必须制成单剂量剂型。
六、滴眼剂的包装
医院药剂科配制的洗眼剂,用输液瓶包装即可;用于外伤的滴眼剂,要严格无菌,只可用容量小的一次性包装;普通滴眼剂可用玻璃或塑料滴眼瓶包装。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三章  浸出制剂
第一节 概述
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浸出制剂可直接用于临床,亦可用作其它制剂的原料。

一、浸出制剂的特点
浸出制剂成分较复杂,成品中除含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外,往往还含有一定量的无效成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浸出制剂所含成分是非单一的,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与从同一药材中提出单体化合物相比,不但疗效好,有时尚可发挥单体化合物不能起到的治疗效果。
(2)浸出制剂的作用通常比较缓和持久,毒性作用较低。
(3)与原药材相比,由于浸出制剂除去了部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了用量,便于服用。
(4)由于浸出制剂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胶性物质等无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常因胶体老化,某些成分的水解或氧化,而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外观和药效。特别是水性浸出制剂,更易发生这种变化。
二、浸出制剂的质量要求
三、浸出制剂的类型
常用浸出制剂可分为以下四类:

1.水浸出制剂
在一定加热条件下用水浸出的制剂,如汤剂、中药合剂等。

2.醇浸出制剂
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或酒浸出的制剂,如酊剂、酒剂、流浸膏等。有些流浸膏虽是用水浸出的,但制成品要求含一定浓度的乙醇。

3.含糖浸出制剂
药材浸出物与适量糖粉(蜂蜜)、或其它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制剂,如颗粒剂(冲剂)、内服膏剂等。

4.精制浸出制剂
药材浸出液经过精制处理而制成的制剂,如某些口服液、注射剂、片剂、气雾剂、滴丸等。有关精制浸出制剂将分别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四、药材的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药材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每一种药材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通常按照药理作用将其分为: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和无效成分。

制备浸出制剂时,应充分浸出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尽量除去无效成分。

五、浸出溶剂
在浸出过程中,浸出溶剂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药材中各有效成分对各种溶剂溶解度是不同的,因而同一种药材用两种不同的溶剂,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浸出液。因此,选用适当的浸出溶剂是非常重要的。

(一)常用浸出溶剂
1.水
水为最常用浸出溶剂。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甙、水溶性有机酸、氨基酸、粘液质及部分的糖、蛋白质、鞣质、树胶、色素、酶等都能被水浸出。

2.乙醇
乙醇为仅决于水的常用浸出溶剂。与水相比浸出选择性较强,能溶解生物碱及其盐、甙、有机酸、鞣质、树脂、挥发油等i不能溶解树胶、淀粉、蛋白质、粘液质等,故可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剂,以便有选择性地浸取有效成分。含20%以上的乙醇有防腐作用,含40%以上时能延缓某些药物如酯、盐、甙类等的水解而增加制剂的稳定性。

3. 氯仿、乙醚、石油醚 
是一类非极性有机溶剂,能溶解脂肪油、挥发油、树脂、蜡质、生物碱及某些甙。一般多用于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及药材浸出前的脱脂或脱蜡。

选用浸出溶剂时,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及医疗要求,以不影响药效,能尽量多浸出有效成分,不浸或少浸出无效成分,不与有效成分发生作用,安全无毒,价廉易得为宜。一种溶剂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有时可采用混合溶剂,必要时还可加入浸出辅助剂。

(二)漫出辅助剂
在漫出溶剂中特别加入某些物质以提高浸出效果,此种物质称为浸出辅助剂。其主要作用有增加浸出成分的溶解度,增加制品的稳定性,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以及增加溶剂浸出效能。常用的有酸、碱、甘油和表面活性剂。

在浸出溶剂中加入酸或碱,在浸出过程中可与碱性或酸性成分成盐,使溶解度增加;同时适当的pH也有助于增加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且能沉淀部分杂质。如酸性水主要用于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氨溶液使浸制甘草制剂时甘草酸浸出完全,并可防止远志浸出制剂中酸性皂甙水解而产生沉淀。常用的酸、碱有盐酸、醋酸、硫酸、酒石酸、氨溶液等。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二节  浸出原理
一、浸出过程
浸出过程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形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它实质上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溶剂液相中的传质过程。浸出过程不是简单的溶解作用,一般需经过下列几个阶段:

(一)浸润阶段
药材粉末与浸出溶剂混合时,溶剂首先附着于粉末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入细胞内。溶剂与药粉间的界面张力愈大,药粉愈不易被润湿,故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界面张力降低,药粉易被润湿,从而提高浸出效果。但含油脂或蜡质多的药材如麦角、杏仁等,则不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须先行脱脂或脱蜡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反之,非极性溶剂不易使潮湿的药材润湿,故须将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润湿而渗入细胞内。

(二)溶解阶段
溶剂渗入细胞后,即逐渐溶解可溶性成分,溶剂种类不同,溶解的成分也不同。

(三)扩散阶段
溶剂在细胞中溶解、胶溶可溶性成分后,细胞内形成高浓度的溶液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外的溶剂不断渗入细胞内,而细胞内溶质则不断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在药材粉粒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浓液膜,称为扩散“边界层”,浓溶液中的溶质继续通过边界膜向四周的稀溶液中扩散,直至整个浸出体系中浓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扩散就终止,在此过程中,浓度差是渗透和扩散的推动力。

(四)置换阶段
浸出的关键在于造成最大的浓度梯度。因此,在整个浸出过程中,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粉粒周围的浓浸出液,使浓度梯度保持最大,是保证浸出顺利进行并达到完全的关键。

二、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
(一)药材粗细
药材粗细的选择,应考虑药材的性质、浸出溶剂及浸出方法。如用水为溶剂,易使药材膨胀,可选粗的粉,用乙醇为溶剂膨胀作用小,宜选中等粉或细的粉,含粘性物较多的药材应选粗的粉;坚硬的药材用较细的粉,疏松的药材可用粗的粉。

(二)漫出溶剂
溶剂的溶解性能、质量及某些理化性质对浸出影响较大。药材的成分复杂,应根据有效成分的溶解性能选择适当的溶剂,如选用不当,就不可能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水和乙醇为最常用的浸出溶剂。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各类成分有选择性溶解作用,一般选用90%以上乙醇浸取挥发油、树脂、内酯等,用50%~70%乙醇浸取生物碱、甙类等,用50%以下乙醇浸取葸醌类化合物等。中药酒剂应用蒸馏酒为溶剂,但其中含杂醇油、醛类等较多时,对制剂稳定性有影喻,溶剂pH值与浸出效果有密切关系,适当的pH值能增加浸出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的稳定性。

(三)浸出时间
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但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即不再起作用。

(四)浸出温度
(五)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是指药材粉粒细胞内的浓溶液与其外面周围稀浸出液之间的浓度差。由扩散公式(3—1)可知,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在浸出过程中应保持较高的浓度梯度,以加速浸出。

(六)提取压力
对组织坚实或较难润湿的药材加压能加速溶剂对药材的润湿过程,有利于溶剂渗入组织细胞,使较早发生溶质扩散过程,提高浸出效率。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三节 浸出方法
一、药材的预处理与加工
(一)药材品质检查
1.药材来源与品种的鉴定
药材用前应了解来源并经品种鉴定。

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为了药材的正确投料量,对有效成分已经明确的药材必要时可进行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对有效成分尚未明确的药材,可借助测定药材总浸出物量作为参考。

3.含水量测定
(二)药材预处理
药材供浸出前,一般须进行挑拣整理,以除去杂质及不需要的部分。必要时可进行水洗、干燥。制备汤剂等药材,还须按照药典或方剂的要求进行炮制处理以供使用。

(三)粉碎
粉碎主要是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料碎成适用粗细的操作过程。也可借助其它方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粉的程度。

浸出制剂中药材粉碎的目的有:

①增加药材的表面积,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

②有利于与其它药材的混匀。

1.粉碎的原理
药材的粉碎过程,一般是利用外加机械力,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使药材的块粒减小,表面积增加,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变成表面能的过程。这种转变是否完全,直接影响粉碎的效率。

影响粉碎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药材的特性药材粉碎的难易主要取决于药材的结构和性质。非晶形药材如树胶、树脂(乳香、没药等)等具有一定的弹性,粉碎时部分机械能消耗于弹性变形,最后变为热能,使药材变软,降低粉碎效率,一般可采取降低温度增加脆性,促其粉碎。药材为极性晶体,如生石膏、硼砂等均具有相当的脆性,易于粉碎,一般沿晶体的结合面碎裂成小晶体。药材为非极性晶体,如樟脑、冰片等缺乏脆性,受外力时产生变形而阻碍粉碎,通常加入少量挥发性液体渗入固体分子间隙,降低其间的内聚力,使晶体易从裂隙处开裂,以利粉碎,这种作用称为“楔裂”作用。中药材包括多种组织和成分,粉碎难易亦不同,组织脆弱的如叶、花和部分根茎等易于粉碎,含木质及角质结构的药材则不易粉碎须特殊处理。富含油脂的药材,如油脂为非有效成分时,可先脱脂后再粉碎。
(2)细粉过多在粉碎过程中应将已达到粉碎度要求的粉末及时取出。
(3)水分一般认为药材中水分愈少愈易于粉碎。药材中由于含有一定量水分(一般为9%~16%),具有韧性,难以粉碎,因此在粉碎前应依其特性加以适当干燥。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粉碎的方法
不同性质的药材可选用不同的粉碎方法。

(1)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一般药材通常采用单独粉碎,某些氧化性与还原性如火硝、雄黄、硫黄等药料必须单独粉碎,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和燃烧。贵重细料药材、毒性药材及刺激性药材为了减少损耗、防止中毒和便于劳动保护,亦应单独粉碎。若处方中某些药材性质及硬度相似,可将全部或部分药材掺合在一起粉碎,这样既可避免一些粘性药材单独粉碎的困难,又可使粉碎与混合操作同时进行,中药制剂的粉碎多采用此法。
(2)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一般药材通常采用干法粉碎。干法粉碎指药材经过适当的干燥,降低水分(一般应低于5%)、增加脆性的粉碎方法。干燥温度一般不宜超过80℃。湿法粉碎指非组织、结晶性药材加适量水或其它液体进行研磨的粉碎方法,又称加液研磨法。
有些难溶于水的药材如炉甘石、珍珠、朱砂等要求特别细的粉时可将药材与水共置于研钵(量大可用.电动研钵或球磨机)中研磨,使细的粉混悬于水中,然后将混悬液倾出,余下的粗粒再加水反复操作,直至全部药材研磨完毕。所得混悬液合并、沉降,倾去上清液,将湿粉干燥,可得极细粉末,此法即为传统的“水飞”法。易燃易爆性药材,采用此法粉碎亦较安全。

(3)低温粉碎有些药材在常温下有粘性,低温冷冻可增加脆性易于粉碎,是现代应用的粉碎新方法,其特点:适用于软化点、熔点低的及热可塑性药材,如树胶、树脂或干浸膏等;也适用于含水、含油较多的药材;可获得更细的粉末,且可保留挥发性成分。本法也适合于对纤维多的药材及贵重药材的粉碎。
3.粉碎器械与应用
大量药材的粉碎需用粉碎机。

撞击式高速粉碎机,以撞击作用为主。这类粉碎机品种较多,几乎适合所有药材,但很难制得极细粉。其中尤以柴田式粉碎机应用较为普遍。

(1)万能磨粉机粉碎到一定粉碎度的粉末,即通过环状筛板,自底部出粉口收集,粗粉继续被粉碎。适用于纤维性、结晶性、非组织的小块状脆性药材以及干浸膏的粉碎,粉碎中会发热,不宜粉碎含大量挥发性成分和粘性的药材。
(2)万能粉碎机又称柴田式粉碎机 (图3—2)。适用于粉碎动、植物药材以及硬度不太大的矿物类药材,对含油多的药材不宜使用。
粉碎过程中空气离析法广泛应用,此法是利用高速空气流将粉末吹出而对粉碎后粗细粉进行分离,所以又称风筛法。
(四)过筛
过筛是指粉碎后的药料通过一种网孔工具以使粗的粉与细的粉分离的操作过程。药筛是筛选粉末粗细或匀化粉末的工具。药料粉碎后其粉末的粗细不同,成分也不均匀,影响使用,故粉碎后的药粉需用适当药筛分成不同等级的粉碎度,以适应医疗和制剂制备工艺上的需要。此外,多种物料过筛尚兼有混合作用,以保证组分匀一性。过筛一般只能筛得细的粉,而空气离析则可得到更细的粉末。
1.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药筛是指按药典规定、全国统一用于制剂生产的筛,或称标准药筛。实际生产中也常用工业筛,这类筛的选用,应与标准药筛相近。
目前制剂生产上常用的筛有标准药筛和工业用筛两种。筛的规格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中国药典》所用药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按筛孔内径大小规定了九种筛号,一号筛的筛孔内径最大,依次减少,九号筛筛孔内径最小,具体规定见表3—1。
表3-1《中国药典》(1995年版)药筛与工业筛目对照表
筛号筛孔内径(um,平均值)工业筛目数(孔/in)
一号筛2000 10
二号筛850  24
三号筛355  60
四号筛350  65
五号筛180  80
六号筛150  100
七号筛125  120
八号筛90  150
九号筛75  200
工业用筛常以每英寸(2.54cm)或每寸长度筛孔数目来表示,例如每英寸有100个孔的筛称为100目筛,能通过此筛的粉末称为100目粉,筛目数越大,粉末越细。
2.粉末的分等
{中国药典》规定了六种粉末规格如下: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3.过筛器械与应用
如高速粉碎机械、手摇筛、振动筛粉机(摇动筛)、悬挂式偏重筛粉机(振动筛)、电磁簸动筛粉机等。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二、浸出方法与器械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浸渍、渗漉及回流等方法。

(一)煎煮法
指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其煎煮液的一种方法。

1. 操作方法
取规定的药材,切碎或粉碎成粗的粉,置适宜煎器中,加水使药材浸没,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数次,至煎液味淡薄为止,收集各次煎出液,离心分离异物或沉降过滤,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再制成各种制剂。 

对不同药材水的用量需经实验确定,一般为药材量的5~8倍。药材煎煮前应加冷水(不能用热水)浸泡约20—60分钟,使药材浸透膨胀,以利有效成分的溶解和煎出。通常以煎煮2—3次为宜。 

小量煎煮常用陶器或砂锅,药厂多采用敞口倾斜式夹层锅,也有用搪玻璃或不锈钢煎煮罐,忌用铜、铁器。可采用蒸汽或高压蒸汽进行直接或间接(夹层)加热。较新型的煎煮设备为多能提取器。

2.适用范围
此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水、热较稳定的药材。但用水煎煮时,浸出液中杂质较多,这对进一步精制和制剂的稳定不利。

(二)浸渍法
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或温热下浸泡一定时间,使其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在中药制剂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

1.操作方法
由于药材性质不同,则所需浸渍的温度和次数也不同,故浸渍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常温浸渍法(冷浸法)取药材粗的粉或碎块,置有盖容器中,加入定量的溶剂,密盖,时时振摇或搅拌,在室温暗处浸渍3—5天或规定的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出上清液,滤过,用力压榨残渣,压出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即得。
(2)加热浸渍法本法与上法基本相同,其差别主要在于浸渍温度较高(一般在40℃~60℃),所以浸渍时间短,且可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但无效成分也相应增多。
(3)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药材经一次浸渍后,由于药渣中尚残留部分浸出液造成有效成分损失,是浸渍法的缺点。为了提高浸出效果,减少成分损失,可采用多次浸渍法,此法属于多级浸出工艺。如此重复2~3次。
2.适用范围
浸渍法的特点是药材用较多浸出溶剂浸取,适用于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如大蒜、鲜橙皮等的浸出。不适于贵重的和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浸出。

3.浸渍设备
常用搪瓷、陶瓷、木材或不锈钢等制成。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