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次听懂了,早这样解释不就好了!(再加一点,氘灯的波长是特征波长附近的一个值,这样就更好,傻瓜也看得懂!)我发誓,专业书籍(从本论坛下载的,关于背景校正的东东)
绝非是给一般人看的.看了那些书籍,给人的感觉是:它们只会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今天下午看了
半天,头都快炸了,还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
感觉两位的水平好高深,嫁人就要嫁这样的!搞化学的还懂得脉冲(高中时学过吗?不记得了)是什么玩艺.佩服!佩服(不
想拍马屁)!但花几分钟时间听了两位的解释后,感觉绝对比我看半天书(看不懂的)收获得多.最起码
明白了什么是连续光源背景校正!
但那个自吸效应背景校正呢(嘿嘿!人笨了点,爹娘生的,没办法!)?我的大致理解是:比如测K,特
征波长假如是221nm,给K灯一个强脉冲,测得221nm处的值为A(被测物与背景吸光度之和)再给一个弱
脉冲,测得221nm处吸光度为B(被测物与背景吸光度之和),感觉A比B大点,怎么能用A-B呢?弱
脉冲处测得的值不是也包括被测物在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吗?感觉A-B实在没道理!
请问我的误区在哪?通俗点,最好理例并举(别发火奥!)
下午看书的收获:感觉自吸收背景校正(S-H)(不知道记错了没有)比连续背景校正(氘灯校正)高
级一点,测得的值比它低一点.平时测土壤(K约为120ppm,Ca:900ppm,Mg:400ppm,Cu,Fe,Mn
,Zn基本在1~30ppm之间)时,盐分浓度较高,最高的稀释20倍.培训老师(农科院的专家,水平挻高的)没有告诉我要用背景校正(自家仪器带有氘灯与S-H校正),所以一直也没有用.今天看了看,感觉也不会用,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