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当代物理学家

浏览0 回复708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王恩哥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1957年1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籍贯上海。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1985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表面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利用掺杂来调制纯纳米管的结构和物性,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和CN聚合纳米钟和BCN单壁纳米管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与其学生在SiO2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曾获亚洲华裔物理学成就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魏宝文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22日生于河南禹州。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研究并获多项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末,领导建成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主持实施发展先进的ECR离子源计划,显著改进了加速器的性能。90年代,提出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开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和建造冷却存储环的国家大科学工程计划,该计划将于近期完成。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吴岳良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籍贯江苏宜兴。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并做出独创性工作。首次论证一组手征代数关系并在量子手征圈图贡献下成立,最先表明K-介子衰变中直接CP破坏和ΔI=1/2同位旋规则可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同时得到自洽的解释,其理论预言与国际上两个重要实验结果一致。首次完整地建立CP自发破缺的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不仅可解释标准模型中CP破坏的起源,同时使得每个夸克和轻子都带有一个物理的CP破坏位相成为新的CP破坏源。与合作者提出重夸克有效场理论的物理基础并给出多个计算高阶修正的动力学方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冼鼎昌    理论物理学家、同步辐射应用专家 1935年8月15日生于广东广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及同步辐射应用研究。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并开展了我国的同步辐射应用领域。在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科学规划、物理设计、工程设计等方面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并解决了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国外同时提出X光光声EXAFS的设想,开展实验并进行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领导建成我国的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平台,并组织开展在平台上的合作研究。在粒子理论方面,发展了相对论不变的相空间计算方法、格点规范场理论中的累积量变分法、波函数计算的解析延拓法等,在经典规范场、介子四维波函数和格点规范场理论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家麟            加速器物理学家 1920年8月8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籍贯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加速器研制。在美国期间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64年领导建成我国最早的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20世纪80年代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了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代表作有《对撞机工作原理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DesignConsiderationsoftheBeijingFeeeElectronLasterProject。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邢定钰  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45年2月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在电子输运理论、低维受限的量子系统和超导理论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发展了非平衡统计算子理论,正确处理半导体热电子的输运问题,修正了国际上长期沿用理论方案的缺陷发展了具有多谷能带结构半导体的热电子输运理论在掺杂锰钙钛矿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机理研究中合作提出双交换机制和非磁无序相结合的理论模型,运用单参数标度理论计算扩散态和局域态迁移率边,解释实验结果发展了磁多层结构和磁颗粒系统的解析输运理论,正确计算了巨磁电阻的角度依赖性和随颗粒尺度的变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熊大闰天文学家 1938年9月16日生于江西吉安,籍贯江西南昌。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在恒星对流理论以及与之有关的恒星结构、演化和脉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中,摒弃传统的混合长的对流理论,发展了一种独立的非定常恒星对流的统计理论和一种非局部对流的统计理论,并成功地将它们用于变星脉动和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理论计算,解释了变星脉动不稳定区红端边界,克服了传统理论在大质量恒星演化计算中著名的所谓半对流区的理论困难。较之传统理论,新理论得到与观测更为相符的结果。 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徐叙瑢      发光学家 1922年4月23日生于山东临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发光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发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在发光机理上,尤其是在导带电子的性质及其在场致发光的作用上有系统、独创的研究。对发光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会及学报创办都有重要贡献。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杨福家          核物理学家 1936年6月11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校长。领导、组织并基本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给出复杂能级的衰变公式,概括了国内外已知的各种公式,用于放射性厂矿企业,推广至核能级寿命测量,给出图心法测量核寿命的普适公式领导实验组用g共振吸收法发现了国际上用此法找到的最窄的双重态。在国内开创离子束分析研究领域。在束箔相互作用方面,首次采用双箔(直箔加斜箔)研究斜箔引起的极化转移,提出了用单晶金箔研究沟道效应对极化的影响,确认极化机制。与J.H.Hamilton合著ModernAtomic&NuclearPhysics。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叶朝辉  物理学家 1942年3月1日生于四川简阳。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领导和筹建了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任第一、二届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波谱学研究。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作出了较系统的重要研究结果:固体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提出旋转固体中非均匀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建议了一种快速测定魔角的方法,并在一种固体中发现了纵向弛豫时间的空间取向相关性发展了拉曼磁共振波谱学,并建议了直接测量多量子弛豫时间的方法与他人合作研究辐射阻尼效应及其对核磁共振线型的影响,并发展了研究核自旋动力学的转动算符方法研制成功动态核极化谱仪等重要实验装置。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