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你为什么没有好的工作!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沙漠骑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一篇权当做求职的入门初级读物,或许对于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朋友来说显现了一点。
  
  故事先从昨天下午的一次面试说起,来面试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85年的,男生。一见面印象就不太好,稀疏的胡子长长短短地留着,脸上很油,头发窝在脑袋上,看不出发型,眼镜片上乌蒙蒙的,我非常怀疑他能不能看得清我,好在从头到尾他都没看我一眼。他的表情一直让我摸不透,好像是那种不太高兴的表情,微皱着眉头,常常有那种“这我也没办法”的表情。
  
  按耐下有些不愉快的心情,我还是开始正常给他面试,对于刚刚进社会的大学生,我也没报太高期望,但几个问题的问答还是迅速让我对他失去了兴趣。
  “你说你在XX单位实习过对么?”其实简历上写了他在三家单位实习过。
  “恩,对。”
  “那YY单位呢?”
  “恩……”不知道他为什么开始支支吾吾。
  “你到底有没有在YY单位实习过?”
  “有,就是讲去离子水的制备,他们都跟我们讲的。”
  “哪个科室的人和你讲的?”
  “………………很多科室的。”
  “那究竟是哪些呢?”
  “我也搞不清楚。”
  “……”
  “好吧,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特长是什么,也就是你凭什么在这社会上安身立命?”
  “……没什么,……我体育比较好……恩,对了我电脑比较好……”
  “好吧,说说你对我们公司有用的特长。”
  “……其他也没什么了,我大概责任心比较强。”
  “你责任心强表现在什么地方?”
  “反正,交给我做的事情我都会尽力去做。”
  “交给你做的是你尽力去做不是应该的么?难道交给你做的事情你不尽力才是正常的?”
  “……”
  到了这里我已经失去了耐性,问他他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于是他开始和我谈薪水的事情。
  “你们公司的薪水一般是多少?”
  “这,相差比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  “那象我这样的呢?”
  “你能做什么呢?我总要根据你能做什么来考虑薪水吧?”
  “反正应聘这个职位的应该总有个大概的薪水吧?”
  “这个岗位,我们刚入职的员工从一千多到三千多都有的,情况不同。”
  “一千多,大学本科的太低了吧?”
  “我说也有三千多的,可是大学本科并不代表更多薪水哦。”
  “你们是不是都喜欢选专科的?我去应聘会上,大多数公司都喜欢选专科的。”
  “他们选专科的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  “他们都觉得专科的比较能吃苦,我觉得这是不一定的。”
  ……
  零七八碎还说了些其他的,只是我已经没有心情听下去了,最终我告诉他准备得太不够充分,很快就打发他走了。
  
  没有经验的应聘者,他大约是一个典型了,几乎能犯的错误全犯了。
  1.外表和表情,虽然基本上外表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可是第一印象非常糟糕,让我没太有和他仔细对话的兴趣。而且我很难想象象他这个样子跑到我的客户那里,我的客户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我们公司要开不下去了?而且看起来精神面貌很差,一点都没有活力,只想离他远点,免得被他搞坏了一天的心情。至少看了他的表情我不会太高兴。
  2.对于自己的经历语焉不详,究竟做过些什么也说不清楚,这很让人怀疑他说的话的真实性,说实话,我认为他就是实习的时候每天去混的。至于他说什么学过这个学过那个就都没有什么可信程度了。
  3.不了解自己,说不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又不是在谈朋友,体育特长对公司有用么?电脑好对这个职务有用么?至于他说的有责任心第一并不让人信服,第二也不具体,或许他是很有责任心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我没有义务来帮他发掘他的特长。
  4.没有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不是大学毕业社会就欠自己一份工作,要一份工作首先要考虑能给雇主带来什么,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就谈薪水,而且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就应该拿多少薪水,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正因为有这样的一厢情愿,所以大多数公司才喜欢用大专生多过本科生。
  5.不自信,从头到尾,没有正眼看我,不是在看地板就是在看天花板,支支吾吾,说起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就会对自己的学校一大堆牢骚,我总觉得他好像有很多怨念,好像让学校给害了,其实他那个学校还算不错,而且原来一个专科学校刚刚被合并变成本科,不知道有什么不好。
  
  总而言之,没有准备充分,在我看来,所谓准备充分,就是要反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  1.我对这家公司有什么用?
  2.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这家公司能提供的么?
  3.我想要的东西和我能提供的东西对等么?

  前面碰到的这种应聘人员应该属于比较特别的,我也记不得我曾经面试过多少这样的人了,总有很多无奈。写下这些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帮上这些人,以此对社会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罢了。
  
  其实,我总觉得,应聘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基本上,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大的一部分都是花在了工作上面,最终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受到工作很大的影响。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至少有一半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看待工作,至少要看15年,基本上,15年以后,再重新开始的机会不大。剩下的20年基本上只能在原来十五年的基础上保持或者缓慢增长了。所以,40岁以后你做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刚开始找工作的人,生活还没什么压力,上面的老人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但是到了40岁,老人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要还房贷,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
  
  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我们也可以发现,外企公司少有中国员工在40岁以上的。进外企的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没声音了,而且是在陈天桥手里没声音了。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我想,一个人应该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如果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
  
  基本上从职业规划来说,人还是要从长远来考虑,刚刚开始的一时一地的得失,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我老婆在一家美国的IT公司工作,是家跨国公司,当初她进这家公司的时候,人事经理说“能进到我们这种公司工作,是件很Lucky的事情。”必须要说当时他们的福利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很好。除了一切应有的福利,公司免费供应早餐和饮料,车贴,饭补,取暖费,13个月工资,很多外语培训的机会……薪水应该说也不低,至少在外企也是中上水平。可是,这样的一家公司,人员流动率非常高,常常有人辞职,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奇怪,既然是这么Lucky地加入公司,为什么还有人想走?后来发现,这个公司加班很频繁,加班到7、8点算正常,有的时候会加班到半夜。
  
  常常加班的日子偶尔过过还能忍受,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就会很让人难受了,大约没有很多人能够持久加班的。所以加班频繁的公司,人员基本也待不久,最多3年,大多还是要走的。开始的时候我老婆也觉得加班很正常,我一直不同意她过多加班,倒不是因为要她顾家。我认为一份正常的工作应该能够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如果上班时间完不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工作方法有问题,另一种是工作太多,第一种是自己的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的所在。第二种是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必须和老板沟通调整,否则人就是在干耗精力。在我看来,除了工作狂,大多数人需要正常的休息和休闲,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否则,反而容易夭折。

  我老婆开始的时候也很不理解,认为大家都加班,我不加班那不是显得很哪个?我说你应该把时间花在让自己如何不加班就完成工作,而不是花在加班上面。很多人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很有干劲,也希望用这种诚意来表达自己是很努力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加班多的人,人在心不在,其实能力也没有提高,工作质量也没有提高,时间长了,产生厌恶工作的情绪,干不了多久就辞职了。
  
  之前我说,人生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跑了一半就跑不动了。上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常常告诉我老婆,路还长着呢,这个时候不用急,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急于表现,急于成功,没有关系,一两年之后他们就坚持不住了,那个时候,你还跑得正轻松,他们却已经退出比赛了。正如我所预言的,当初和她资历相当甚至表现突出的,大多辞职了,没辞职的也每日过的苦不堪言。大多数人辞职都是因为不快乐,而加班不是唯一的不快乐的理由。
  
  要让自己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首先要让自己工作得快乐,如果一份工作让你觉得不快乐,甚至很受罪,那么你就是那个坚持不到终点的选手,即使你坚持到终点了,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

  工作好不好并不一定是完全按照赚钱多少来衡量的,看每个人追求不同,不一定大家要一样的价值取向。有的人喜欢挑战,有的人喜欢稳定,有的人喜欢安逸,有些人喜欢忙碌,有的人喜欢管人,有的人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喜欢在外企,有的人喜欢自己创业……最关键的是,“你”喜欢什么?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每每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追捧热门,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哪里,过了一阵才发现,其实追求的东西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比如说出国,大家都觉得有机会出国当然好,可真正出了国的,就真的开心满足了么?未必见得。再比如学英语,英语是很重要,可如果不用,忘得比学得还快,每天痛苦得要死得去背单词,结果却用不上,除了折磨自己,并帮不上自己什么忙。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的。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有这样几个理论,我并没有证据来验证我的这些理论,我只能把他们称作假设。
  
  1.所谓普通人,就是说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必须相信概率。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0岁,我们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很可能会最后翻脸朋友都没得做……很多判断,必须基于概率的考虑。
  
  2.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我可以在这篇文章里少写两行,也可以多写两行,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做件事情更用心,我可以多为别人考虑一点,你可以选择就这样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决定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3.态度决定很多事情,你可以悲观地看待事情,然后用悲观的做法,把自己的悲观带给别人,也可以乐观地看待事情,用乐观的做法,让别人也乐观起来。往往,成功的人,大多是乐观的。我们也必须相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环境,既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我们的周围的人和环境,既不是特别差,也不是特别好。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外界的环境。把责任推给别人很简单,但这并不能帮助我们什么,相反养成遇到失败就找理由的习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永远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一种人从不解释,因为他不是已经成功就是花时间在研究如何成功,没时间解释。
  
  4.有80%的人成功是因为情商而不是智商,如果你对于某件事情感到愤怒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要改变的不是做法,而是想法。
  
  5.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贪婪、懒惰、怯懦、放纵、虚荣、不愿承担责任……这些是正常状态,而向上、努力、宽容、克制、勇于承担责任……这些是激发态,学过大学化学的知道所谓激发态就是需要很大能量的状态。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同事,我们的老板,这些人往往都处于正常状态,其实我们自己也往往都处于正常状态。
  
  6.很多时候,大家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个财务陷阱。我们在自己的财务上需要算笔账,比如买车,买一般的车要10万,加上各种费用12万(不在上海),如果打车,按照每天100元算,12万可以打4年,加上油钱,过路费,保险,装饰,修理,出事耽误的时间,可以打6年车。省去了停车的麻烦,省去了检修的麻烦,省去了事故处理的麻烦。实在需要辆车出游的时候租一辆就是了,没有必要在刚刚积攒起来一点钱的时候就去买一辆车。按照《穷爸爸富爸爸》里面的关点,要富有就要买进资产,而不是买进负债。

  一份好的工作,必然是一份员工和公司双赢的工作,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必然导致工作的不愉快。在这个帖子里我们仅从员工的角度来讨论,事实上,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99.9%的人一旦发生问题必然先从别人或者环境的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觉得别人都有问题,那么同理就知到,别人一样会觉得我们有问题。
  
  这个版里有一篇文章谈到某人在面试的时候把对方的人事经理给痛斥了,事情的对错先不去管,至少从对方人事经理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会觉得自己有问题,某人虽然在天涯上发了个帖子泄愤,但人家还是人事经理,而某人仍然没有工作,事情并没有解决。这其实是比较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做法,我未曾见过那个成功的人是因为痛斥别人的缺点而成功的,而多见的成功者总是得到各种不同的人的支持,赞美别人的优点,激发别人的热情,这并不是只有做了领导以后才有的品质。这里额外提一句,如果做了领导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上下级关系是不会融洽的。
  
  如果要员工和公司双赢,那么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需要什么,要知道公司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公司付你的薪水,公司才会乐意雇用你。否则,赔本生意,你自己会做么?所以应聘者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对于第一次找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第一次找工作的人往往不清楚自己有什么用。如果真是这样,不妨先听听对方把需求说清楚,然后再想想自己能不能做,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到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5年以后重来一次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打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面对这种我们改变不了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也可以选择面对,可以选择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也可以选择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一直是不太喜欢负面悲观的态度的,很多人总是喜欢把目光放在社会的黑暗面,似乎自己的所有不幸都是这个社会的错。这样的心态对自己一点帮助也没有,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更何况,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大多数人没有像前外.交.部.长那样的挨饿的经历。戴尔(Dell的老板)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公司打工做最基层的销售,他每天和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打交道,他自己也很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他并没有抱怨,他告诉自己如果他要摆脱现在这个环境,只有在现在这个环境里做得更好,然后才会得到提升,脱离这个环境,否则跳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是从一个底层换到另一个底层罢了。有人说我是哪个公司的HR,我从来都没有管过人事,相反我是从销售做起的,有人说我有着稳定高薪的工作,也许算吧,但是我想我最初的状况应该比这个版里的大多数人要差,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租住在一个6平米的地下室里,地下室里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我所有的资产不到1000元,还是向同学借的,我没有电视机没有一套西装,我每天花两个小时骑着一辆50元买来的自行车上下班,那一年我24岁,我没有抱怨过。我想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应该也能。

  我并不是在谈实现理想,我只是想让寻找工作的人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你可以找张纸,把自己要的东西写下来,越具体越好,因为目标越是具体,就越容易达到。我们举个例子,环游地球这个目标很不具体,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实现,如果我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今年去东南亚旅游,明年去日本澳大利亚,后年中东,大后年美国加拿大,然后是南非和摩洛哥,这样的安排并不难做到,到东南亚预算5000一周时间,日本澳大利亚30000两周时间,中东20000一周时间,美国加拿大再加上墨西哥40000两周时间,非洲40000两周时间,总共需要135000,加上2个月的假期,一个最基本的环游世界过程,通过5年时间来实现并不那么困难。
  
  当你把想要的东西写在了纸上,就请你坚持去追求这个目标,直到实现。你有了个目标,也有了一条基本可以实行的达成这个目标的路,接下来按着路走就是了。但实际上,很多人会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诱惑引偏了目标,最终自己都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了。比如上面的那个目标,可能,有人突然觉得朋友们都开辆车挺酷,决定还是买辆车,可能觉得买个房子让自己舒服一点也不错,决定买房子,可能过两年觉得还是现实一点,大家做啥我也做啥吧,最终没有去坚持。
  
  绝大多数时候,成功与不成功,只是差那坚持的一步而已。很多时候的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太艰苦,而是因为目标的不明确。譬如赶夜路,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如果前面有一盏清晰的明灯,是不是比较容易走到?如果前面有很多闪烁不定的灯光,或者什么亮光也没有,那么你该往哪里走呢?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碰到的这些事情算什么事情,相对我们这些人来说∑=0,那个时候我们是很不服气的,觉得老头在倚老卖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果然,学校里那点经历那点荣誉那点知识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在天涯上常常看到《为了工作,我抛弃了尊严》这样的文章,我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哪来那么多尊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样活在社会上,很难。

  很多朋友希望我给与一些职业生涯上的建议,我只能说,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来当上帝给标准答案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答案适合你,何况社会学范畴里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会拿出一个答案给你,这样对你也不负责,我只能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这个问题。而且我总是觉得,大多数时候选择什么并不要紧,大多数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要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精卫
  
  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做女娃,在东海游玩,被淹死了。女娃死了以后,气愤难平,化身作鸟,书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陶渊明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我总是被祖先身上这股子执著劲感动,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执著而是行动。精卫气愤之下没有上论坛发一篇帖子,把东海一通臭骂,然后控诉天下的黑暗世事的不公,而是立刻动手,化身为鸟开始填海。不知道后来东海被她填平了没有,但是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她填平的。
  
  “人因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还是要动手去做的,无论梦想得多么好,永远停留在梦想上最终不过是做梦而已。精卫的办法虽然笨了点,好在马上就动手做,也许做起来以后她会发觉这个方法效率不好,然后想办法改进,但是如果不动手去做,永远也实现不了梦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愚公是也。愚公想好了就动手做,换作现代网络人,一定是发一帖子《论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然后有人回《十个理由驳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双方开始论战,又发文《看看人家河曲智叟是如何对待门前大山的》,开始那人回曰《坚决反对智叟文化对我传统文化的侵蚀》,还有人说“这世界就是这样,要么你摆平别人,要么别人摆平你,要么妥协。生活就是政治,政治也是生活,当然也包括工作,如果你不能象政治家一样无耻,和高超推脱责任的技巧以及强大的巧辩能力在任何社会都是失败者。”高帽子大理论满天飞舞,简直可以出一本论文集。最后一路论战到《从门前的大山看社会的黑暗和神仙的腐败》,责问为何天帝不过问此事,难道天帝是白吃供奉的么?门前的大山虽然是小事,但是神仙的责任不就是照护天下百姓么?岂能因善小而不为?众人一通感慨,是啊,是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愿有圣人出,平乱世,大庇我等寒士俱欢颜。感概完毕,大家回家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第二天就当这事情从来没发生过。
 
  天下多有志高之士,亦多好大言之士,想当初看见始皇帝出游,霸王说“彼可取而代之。”汉王说“大丈夫生当如此。”我想参观始皇帝道队的人群之中,有类似如此想法的可能还大有人在,只是当真动手反了的,却不多。不少人笑刘邦不是英雄,笑他出身不好,原本只是一个亭长,芝麻大小一个官,也敢造反?可人家基础这么差的怎么就把事情做成了呢?批评的这些人,自己又动手做成了什么事情呢?
  
  生活中人们总是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和计划,可是大多数只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想想而已,总是想“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做,岂知,若不动手开始做,这“什么时候”永远也不会到来,因此就只能总是做梦了。生活中并不会平白跳出一段空白的时间,即使有了这样的空白时间,大多数人也是在想办法找事情打发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而从不把这时间当作“什么时候”。

  欢乐人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不能坐在那里等,做就比不做好,按照电影《霸王别姬》里面说的,“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好,没什么关系,有谁是一开始就会的,不会学起来就是了。要做事情就免不了别人的评论,如果是建设性的评论,是为了帮忙把事情做好,听听无妨。若是只是在一边挑三拣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砖头砸得砰砰响,也不必理会,因为这种人最终也只能拿嘴巴安慰自己而已,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人生苦短,没时间浪费在跟这些人争执上,有这时间,多干点事情要紧。而且国人的争执很少能够正直公允,动不动就开始讨论别人的血统问题,以前流行说别人大奸大恶,现在流行说别人汉奸奴才,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做事情不像开灯,一拨开关,灯就亮了,再一拨灯就灭了。没这么简单容易,往往就和锻炼身体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才能积累起一点点来,而这一点点,稍稍放纵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不可能有那么一天,突然想做就做成了,一定是不断积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也没有那种特效药,只要一个方法事情就做成了,不会有的。越早开始动手,积累的东西越多,越早碰到失败越接近成功。所以,不要等到那“什么时候”。
  
  人们说“什么时候”的时候,大多也就是说“没有时候”的意思,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如果我的客户对我说“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不想跟我做生意了,他如果想,他一定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国人中,清谈者多而实干者少,而网络的出现在中国居然把这种清谈风气滋生得越发猖狂和轻佻,隐隐约约让我看到了那个自大的派人去和金人夹击契丹的宋徽宗的影子。每月挣不到三千大元也敢妄谈富强?天天坐在电脑前手无缚鸡之力,也敢谈恢复汉唐雄风?足不出户从没见过农村什么样子也敢谈农民问题?看过几本四书五经?就敢评说中西文化的高下?头发不理胡子不刮,衣服邋遢,随地吐痰,也敢谈什么叫做高雅?谈谈野蛮人还差不多。
  
  要不怎么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力气全花在嘴巴上了,真正事情没有人去做。虽然并不赞成那些去抗议台湾歌星的,或者去揣日本大使馆汽车的,但是却佩服这些人的实干精神,至少这事让对方知道咱们不满意了,好过在论坛里乱喊乱叫要和日本人的母亲发生性关系的,日本人又看不着,平白污了国人的眼睛。前两天看一文章,里面提到电影学院招生,问道如何发展中国电影,答什么的都有,有说要学习好莱坞的,有说要加大投入多拍片的,有说要更加商业化的,惟独一女士答曰“应该每星期去看一次电影。”这,才是国人缺乏的实干精神。
  
  看人家精卫,一句废话没有,心里气,立刻动手。人生也是如此,最终回首自己这一辈子,总是问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或者想了什么。

  应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销售的过程,只不过,这次你要销售的东西是自己。所以,和所有的销售过程一样,卖出去不是目的,获利才是目的,这次的获利实际上就是你想要得到什么。
  
  我觉得有不少人误会我说的想要什么是指想从事什么行业或者什么职业,其实不是,想要什么是指的对整个人生的理想,比方说想要财富,想要家庭幸福,想要生活安定,想要挑战自我,想要成名成家……只有决定了你对人生的一个大目标,才能确定这份工作究竟怎样才适合你。如果你想要一个安静的生活,可以有比较稳定的私人时间,那么你大概不适合去做销售或者市场的工作。如果你追求财富,可能从销售开始做起比较容易成功。人大概不能要求太多,你总要挑个自己最想要的,什么都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即使有人得到了,那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命里的事情我帮不上忙。
  
  销售的过程必须是双赢的过程,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都觉得合适才行,尤其是这种长期的雇佣关系,如果你自己觉得没有得到应得的,或者是你的雇主觉得你不值这个价钱,这样的销售过程就持续不下去,就会中止。当你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接下来就要想自己有什么,又如何能满足别人的需求。我见过很多销售是夸夸其谈的能手,那些并不能算好销售,对于好销售来说,耳朵的作用远远超过嘴巴,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你却一点也不想听,只想快点打发他走。
  
  很多时候,招聘者的想法也是这样的,因为应聘者说的对他来说毫无兴趣。这绝对不是招聘者的责任,就像有人推销向你推销牙刷,你觉得你有责任发现这个牙刷究竟有什么优点么?展现自己的优点完全是应聘者自己的责任。
  
  并不是所有的优点别人都感兴趣,比方前面说的牙刷,你说这把牙刷造型奇特还能兼做痒痒挠,估计没有人会感兴趣。我必须知道自己的优点究竟对于雇主来说有什么用。让被销售的人多说些,这是销售中很好的方法,基本上,人都是喜欢找个人说说,喜欢有人肯听自己唠叨的,即使是国家主席也有需要和人分享的东西,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肯听别人说,不去打断是个美德。人们往往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买家还有什么其它选择也是销售者必须考虑的,针对他们招聘的这个职位,给的这个待遇,你必须能够估算得出来他们还有多少选择,打个比方,上海,招聘的是个初级的销售,月薪2000,需要有经验,大本,这个薪水想要找到有经验的好人很难,大部分来应聘的应该都是刚刚进社会的年轻人或者是在第一份工作中乏善可陈甚至多次跳槽的人,如果真要这份工作,那么自己比那些人有些什么优势,有些什么劣势大致也是必须清楚的。
  
  凡是销售方面有所建树的人大概都能够体会,只有你关心客户的问题,客户才会关心你的问题,如果你不关心客户的问题,客户自然不会关心你的问题。曾经看到一个案例,美国有个非常好的汽车销售,有一次他差点谈成一桩买卖,但是到了最后客户却决定不买了,晚上这个销售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于是他打电话给那个客户,恳请那位客户告诉他究竟为什么最后决定不买了。客户告诉他,曾经提到自己的儿子最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自己又是多么以自己的儿子为荣,实际上这部车子是买给儿子的。但是在他说这段内容的时候这位销售完全没有反应。
  
  好吧,现在你关心的问题是,你想要不错的薪水好的福利待遇,而雇主关心的问题是你能为我做些什么。如果你想解决你的问题,你必须先解决他的问题,否则雇主不会有兴趣和你谈的。之前有些人提到的工作上或者求职上的困惑,实际上就是纠葛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谈判,始终关注“我该要多少薪水”。有些人小说看多了,还往往喜欢用一些强辩的口才来显示自己的才智,期望雇主被自己的才智所折服,从而给出比较出人意料的薪水(这种小说里常见的白痴桥段是不能拿到生活里来应用的),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在打这样的注意,早就了无新意见怪不怪了,你就是文曲星转世也先告诉我你能干什么再说。如果应聘者能够厚道一点,多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问题,可能,情况会好很多。求职的过程和学校里的生活不一样,雇主只是要找个干活的人,至于你的机智和口才等熟悉一点以后再发挥吧。

  劳资双方的矛盾,很多时候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老板都是吸血鬼都是吝啬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就会有矛盾,只要有利益就有争执,只是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一样,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处于正常状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干得少了,拿得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对方的问题,员工觉得老板太扣,老板觉得员工上班的时候跟别人QQ聊天,员工觉得老板成天要人加班,老板觉得员工报销的时候占小便宜,员工觉得老板任人维亲,老板觉得员工常常偷偷去别家公司面试……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人的本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面临这个情况,我们是要利用这个环境还是被这个环境左右?每天在天涯上骂老板有用么?好吧,没错,大部分老板会任人维亲,即使“不亲”很有才华,那么我们能怎么办呢?你就不能变成那个“亲”么?你可以主动去要求承担一件别人都不愿意承担的事情,你可以和老板常常沟通你都在做些什么,主动提交你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如果你的工作很好,你的客户会替你说好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和你老板都会把重点转移到工作本身,而不是谁对谁错上。
  
  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狗腿?别的同事会怎么看?
  第一,这是在养家糊口,究竟面子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你是来跟老板较劲的还是来争取未来的?
  第二,别的同事怎么看有什么关系?你是愿意显得很酷但是你很失败,还是愿意有些人觉得你很狗腿但是你很成功?
  第三,主动汇报工作并不是拍马屁,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他才会支持你,你才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虽然我不赞成过多关注人际关系,但除了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里的人打交道也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那种只要我做好工作其他不用管的想法是书呆子的想法。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对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 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要么是白痴,要么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也获得不了下属的心。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这里有一点需要补充,千万不要找那种保姆式的领导,对个人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他把一切事情都想到了,你还有什么用?在他手底下虽然轻松,但你能跟他一辈子?一旦他不在了,你又没锻炼出来,你怎么办?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危机就是转机,大家都跑掉的时候也是竞争最少的时候。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而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列,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打车打惯了的人要他再回头去挤公共汽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在火车上站了15个小时去外地出差,那一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热,最高到了40度,而那时我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风扇要给我父亲用,我自己连个扇子都没有,还是过来了,现在,我承认我做不到了。随着收入和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换句话说,虽然赚的钱多了,但是要花的钱也多了,所以并没有明显的结余的增加。这两天天气都在三十八九度,我还是选择了坐地铁然后从地铁站走到客户那里,是的,天很热,我知道打车会好受很多,也可以叫公司的车送我去,只是我不想让自己太舒服,因为对自己放松要求很容易,再要回到艰苦的条件就难了。前天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要创业,他39岁,我只是跟他说,如果你放不下现在舒适的生活,你最好还是不要创业了,35岁以后的人创业和20多岁的人创业不同,他们有不少的资源,但是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很难再回到当初那种打拼的时候了,打工的时候他们可以轻巧地闪避腾挪,但是自己创业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闪避了。
  
  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成本会不断增加,这些成本不见得是钱,而是我们的耐受度降低而依赖度增加了,或者说我们变得更脆弱了。这实在是件让人担心的事情,我们在变老而且我们在变得脆弱,越来越害怕失去工作。或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控制一下这种成本,不要太轻易地让自己滑落到舒适和懒散中去,不要让自己对物质条件过度依赖,适度地让自己受点罪,以减缓这种成本增加的速度。
  
  其实这不仅仅是减低自己的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控制自己”,这世界上最难控制的人其实是自己,有很强自控能力的人都是厉害的人,最好和这些人成为朋友,如果和他们成为敌人,这将是非常可怕的对手。我见过两个成功的人,他们各自有一个自控的故事,其中一个把自己的无名指和中指拿线绑在一起,长达大半年的时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不需要绑紧,开始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受,但是超过2个小时,你就会觉得很不舒服,绑了一天你就会觉得别扭死了,一周后你就会恨死这样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必须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还有一个人,原来是右手拿筷子吃饭的,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和下属说有件事情需要改变做法,下属说不可能,那个人说你觉得我在1个月内从右手拿筷子变成左手拿筷子可不可能?下属说不可能,于是他就用了1个月的时间,改成了左手拿筷子,那下属也心悦诚服地按照他的想法去改了。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