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质谱中国--中国的呐喊在哪里?

浏览0 回复69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waracti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mono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araction(waraction) 发表:
呼唤原创的有影响力的中国机器。

有影响力需要时间,更多的是广大用户的支持。大部分人说国产设备仪器不好,但大家是否想过你花了多少钱?一分钱一分货。如果国产设备卖到国外品牌(不要说进口产品)的价格了,你愿意花钱买么?哪怕便宜一部分你会买么?
国内的设备制造商个人觉得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医疗行业的迈瑞,IT通讯的华为,电子测量的普源精电等等。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很多热血同仁在努力。
疯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onod(monod) 发表:
质谱行业是个老行业。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研制成功。时隔近百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质谱行业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不光是用户量更大,应用范围也更广。可以说质谱已经开始涉及科研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目前在用的大部分质谱都是“洋人制造”,而大部分的用户也在不断地暗示自己一些信息。幸而聚光和天瑞,还有周老师所在的禾信--TOF MS专业制造商,在我中华大地倾力点燃星星之火。我等小辈才有拭目以待之机会。

“国人制造”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市场,从产品,从用户,从制造商。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很多事情却是举手之劳。期待您的声音。


你认识周老师?我并不看好禾信,如果禾信也可以把大企业的那些牛人挖点过去估计还有希望,其实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就像楼上有人说国外研发的三分之一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些中国人不在中国做呢?不是说外企好,但待遇确实比国内好的多,人首先还是会考虑生活的。还有个可能,建议把这些研发人员当成公务员的待遇,这样估计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1/5/10 15:41:47 Last edit by 3866625
Jason-le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疯子(3866625) 发表:
原文由 monod(monod) 发表:
质谱行业是个老行业。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研制成功。时隔近百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质谱行业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不光是用户量更大,应用范围也更广。可以说质谱已经开始涉及科研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目前在用的大部分质谱都是“洋人制造”,而大部分的用户也在不断地暗示自己一些信息。幸而聚光和天瑞,还有周老师所在的禾信--TOF MS专业制造商,在我中华大地倾力点燃星星之火。我等小辈才有拭目以待之机会。

“国人制造”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市场,从产品,从用户,从制造商。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很多事情却是举手之劳。期待您的声音。


你认识周老师?我并不看好禾信,如果禾信也可以把大企业的那些牛人挖点过去估计还有希望,其实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就像楼上有人说国外研发的三分之一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些中国人不在中国做呢?不是说外企好,但待遇确实比国内好的多,人首先还是会考虑生活的。还有个可能,建议把这些研发人员当成公务员的待遇,这样估计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把花在公务员身上的钱拿个零头出来搞研发,那么至少会比现在的研发进度加快20年。看看现在的整个的风气,ZF在做什么,卖地搞钱花;研发的风气是什么,造假抄袭;整个社会最基础的道德的基石在崩塌,但是相应的法制还只是空话,那么怎么出成果。改变的契机在哪儿,也许是我愚昧,至少我看不到契机的出现。
marshalk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zh5889618(xzh5889618) 发表:
据说普析通用有国产质谱了不知情况怎么样
还行吧,去年一年卖出20多台,马上要出二代产品了,指标更好,更稳定
徐好狗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arshalking(marshalking) 发表:
原文由 徐好狗(hoggy) 发表:
原文由 dahua1981(dahua1981) 发表:
据说普析通用有国产质谱了不知情况怎么样


我倒是听说普析做了20多台了,还在试用。GCMS和岛津在招标上竞争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是内部指定购买,但是这个上不了招标就没办法放量。



聚光的还在改进中,台式的离子阱GCMS,不过针对环境做一点花头,还是有可能在招标上甩开岛津。



我们GCMS不做,还是紧着LCMS
不是做了20多台,是一年卖了20多台,已经是正规销售了,不是试用。马上第二代产品就要上市了。


要看公开招标有没有,大家都知道普析在北京有地利,和科技部的关系密切,几千万国家经费在手,赔钱出上100台的货没任何问题。10年初的时候已经放话买了50把四极杆配件,实力是有点的。

厂家各有各的门路,把市场做起起来对大家都好,目前来说国内厂家是没有能力和岛津正面竞争的,资料也说服不了国内的专家、用户,还需努力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私下推销和OEM中恒平是最多的,禾信也有三十多台OEM到ng等;天瑞钱多,实验室里面一大堆;聚光倒挺谨慎,还在老老实实改进,被专家骂的够呛,我们也得帮帮,不行问他们借一台放到复旦这边来改。

如何说服用户用国产的是个时间问题,一旦用户开始用国产的,国产的从来都是一上一大堆,然后价格战!这才是头痛的时候。
徐好狗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疯子(3866625) 发表:
原文由 monod(monod) 发表:
质谱行业是个老行业。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研制成功。时隔近百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质谱行业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不光是用户量更大,应用范围也更广。可以说质谱已经开始涉及科研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目前在用的大部分质谱都是“洋人制造”,而大部分的用户也在不断地暗示自己一些信息。幸而聚光和天瑞,还有周老师所在的禾信--TOF MS专业制造商,在我中华大地倾力点燃星星之火。我等小辈才有拭目以待之机会。

“国人制造”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市场,从产品,从用户,从制造商。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很多事情却是举手之劳。期待您的声音。


你认识周老师?我并不看好禾信,如果禾信也可以把大企业的那些牛人挖点过去估计还有希望,其实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就像楼上有人说国外研发的三分之一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些中国人不在中国做呢?不是说外企好,但待遇确实比国内好的多,人首先还是会考虑生活的。还有个可能,建议把这些研发人员当成公务员的待遇,这样估计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怕就怕走弯路。

天瑞有钱,但是第一批人挖错了,反而就成了障碍。这种问题我们也碰到过,浪费钱不要紧,浪费了时间很不划算。当年刘博士被一帮人忽悠,后来发现就已经来不及了,摊子太大,目前还走在弯路上还没回来。所以钱倒不是很关键,人很重要。对于刘博士来说,能正确评估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这一点禾信肯定比天瑞要好一点,聚光也比较谨慎,至少是宁缺毋滥。

其实还有皖仪,人家是做氦质谱检漏仪起家的,主营业务垄断,市场和GCMS也很近似,做起事来也是一声不吭,专利倒是一堆。可能是黑马。

老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刘博士之聪明,那么容易被人忽悠吗?他忽悠别人的能力确实超群,我倒是认为天瑞目前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刘博士自身造成的。
人是最重要的,这个必须承认。
mono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疯子(3866625) 发表:
原文由 monod(monod) 发表:
质谱行业是个老行业。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研制成功。时隔近百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质谱行业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不光是用户量更大,应用范围也更广。可以说质谱已经开始涉及科研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目前在用的大部分质谱都是“洋人制造”,而大部分的用户也在不断地暗示自己一些信息。幸而聚光和天瑞,还有周老师所在的禾信--TOF MS专业制造商,在我中华大地倾力点燃星星之火。我等小辈才有拭目以待之机会。

“国人制造”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市场,从产品,从用户,从制造商。很多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很多事情却是举手之劳。期待您的声音。


你认识周老师?我并不看好禾信,如果禾信也可以把大企业的那些牛人挖点过去估计还有希望,其实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就像楼上有人说国外研发的三分之一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些中国人不在中国做呢?不是说外企好,但待遇确实比国内好的多,人首先还是会考虑生活的。还有个可能,建议把这些研发人员当成公务员的待遇,这样估计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不知疯子兄的大企业是哪些?单纯的挖人肯定省时省力,但最后成为财力的PK对于当代民企还是比较不靠谱。为什么不在国内做个人觉得物质条件的缺憾肯定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成熟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他们的权益。另外,据我所知,包括质谱在内的很多行业并非所有研发都是全职人员,而且国内目前也是有很多人在这么做,只是和中国公司合作的力度小的可怜。也许你在洋货上用的见的一些新技术就是国内的一些技术大拿的得意之作。产学研如何良好互动,任重而道远。
桌子下面少个八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仿制不是不好,只是仿得多了就很容易失去创新的动力了。不少企业仿完一代不去自己改进,还在等别人出第二代再去仿。
而且很多东西是仿制过程中学不到的,思维方式才是创新的源泉。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