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声明:本文为nemoium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背景:
前几天到一个电厂做一个751GD的培训。到了之后,发现氘灯不亮。最后,发现是保险丝坏了。客户说,仪器安装后,由于不会使用,半年来一直闲置。其实,客户的不会使用,就是因为氘灯不亮(使用259nm),所以无法调节。仪器在保修期,而且,未付经销商款。然后,我就开始调仪器,满以为调好了,给客户讲解时,发现使用紫敏管时,不能调节透过率0%。
当我用紫敏管,推入暗电流拉杆,再按0%键,仪器会显示E0,按说明书是说暗电流过大!
其实,关机---开机,红敏管和紫敏管得暗电流分别显示8.2%和10%。
红敏是可以调节的,紫敏就显示E0。
基本可以判断是紫敏光电管的问题了。
不过,当时更换不了。临时的解决方法是,用红敏管来调暗电流,再推入紫敏管使用。
如果用红敏管调暗电流,再测紫敏管的暗电流,是3%T。
客户是用标准曲线法,在259nm来测水质中的总氮(大概这样)。
所以,我想看看,这3%的暗电流,对标准曲线法测样的影响。题外话:
虽然仪器标注是精科751GD,估计不是精科生产的,是其他厂家贴牌的。就像精科的722s,是棱光生产的。不过,好像棱光是精科的,不过棱光也用自己牌子出722s。我晕了。
另外,比较下上世纪90年代时的751GW,和现在的751GD,差不多,换汤不换药吧。
因为751GD和751GW差不多,所以我们用751GW的结构,来先说明下仪器结构。
751GW的结构,如下面三个图。
一。透过率和吸光度的关系我们简化一下,考虑一个如下的示意图1。
光源产生的光经过单色器,通过仪器波长设置,即可产生所需的波长。
单色光通过比色皿时的情况如下图:
图2的情况比较复杂,这里简化一下,假设单色光Pi通过比色皿,只被样品吸收(忽略反射和样品的散射),通过比色皿后光为Po。
简化后,考虑图3,图3中的b就是图2中的比色皿光程b。
图3中的P0和P分别代表入射光强和出射光强。
光的吸收:
仪器显示的透过率T为:
注,这里P,P0代表上图中的I,I0
分光光度计分析依据的是比尔定律:
ε是摩尔系数,b是光程,c是样品浓度。
根据光的吸收图,有
而A= -lg(T),所以可以推得公式2.
实际上,分光光度计显示的透过率T和吸光度A之间的计算关系为:
式中,T为0~100的值,比如透过率为50%,T为50.
二。仪器直接测量的是T还是A?图1中的光电转换器是测量的透过率还是吸光度呢?
列一下一些光电转换器的光电特性:
注:光电管特性图中的1,2曲线是对应不同的阴极材料。
光电池特性如下:
可以看出,光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强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所以,光电转换器大多都是工作在电流模式。
考虑大多数中低端分光光度计用的是光电池,我们用光电池来分析一下仪器的光电转换过程。
再贴一下图1.
图1中的放大器实际结构可能如下图5,具体电路可以参看图2-73:
电路中,光电池一般有两种接法:
光伏模式,光电转换线性好,比如分光光度计光度模式,只是测量单个波长处的吸光度时;光导模式可以实现较高的切换速度,比如扫描模式时,要考虑光电池的切换速度。当然,实际电路中,一般只会采用其中的一种,不会来回切换。
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简单的认为:光电转换的Uo = R*I,这里I为光电池短路电流Isc
设入射光强为P,考虑光电池特性 Isc = K1*P,
所以,Uo = K2*P .。K1,K2为系数,可以认为是常数。
至于图5中的滤波和主放大电路,也是要求保证工作在线性状态。
所以,图5中的信号处理处的信号U,可以简单的认为是
U = K*P ,K为常数,P是光强。
因为T = P/P0,所以,仪器直接测试的是T。这个U通过数模转换,变为数字信号,记忆下来。可以参看图2-68。
暗电流调节时,此时电压U记为U暗,一般不为零,对应T暗,仪器记下这个值,并显示0%T。
如果移入参比溶液,此时U记为U0,会有对应的一个透过率T0,仪器自动执行T0-T暗,记忆下来,并显示100%T。
再测其他样品时,仪器都会执行T-T暗的操作,假如,我们不调暗电流,仪器就不执行T-T暗。
而由于仪器是利用公式3来算A的,所以可能会存在问题,这个在后面会说明。
至于参比调百后,样品的值,是这样。
如果再移入样品溶液,此时U为U1,
U1 = K*P1, P1/P0 = (U1)/(U0),T1/T0 = P1/P0 = U1/U0。(假设暗电流T暗为零)
因为T0设置为100%,此时T1就可以直接显示为xx%了。
对于吸光度A的计算。由于现在仪器都是采用的微处理器,如751GW使用的Z-80微处理器(z-80基本淘汰了,现在用的多是8051系列或者AVR,PIC单片机),可以通过对数运算,根据公式3直接算出,再送到显示单元。
如果是纯模拟电路,一般有个透过率T转换为吸光度A的对数转换电路。
如下图可以实现对数运算。
像精科的721,是在表头,直接刻度出来(721是直接放大GD-2型光电管的电流信号,然后送到电流型表头上,满刻度记得对应100uA)。
如下图:
总之,分光光度计直接测量的是透过率T,吸光度通过公式3计算,再写如下:
四。暗电流对测量浓度C的影响现在开始进入正题:暗电流对测量浓度C的影响
暗电流:就是无光时,即图1中,P0=0时U的值,因为我们暗电流校正时,没校正前,仪器也显示一个小的透过率,我们设这个T为 T暗。
暗电流一般是光电池在无光时的电流信号,和图1中放大器在输入为零时的输出信号。
T暗,一般在仪器切换波长和样品浓度变化后,再测暗电流时不变化,所以简单认为T暗是个固定值。
而反应样品浓度的透过率会随浓度变化,满足公式2和公式3.
估算:仪器计算吸光度的公式:
假设标准浓度C为:2,3,4,5,6,7,单位不计。
对应的理想吸光度为: 0.2000 0.3000 0.4000 0.5000 0.6000 0.7000,单位Abs (考虑样品吸光度为0.434时最准)
根据公式3算得T对应的值为:
63.0957 50.1187 39.8107 31.6228 25.1189 19.9526,单位%。
也就是说,实际中,我测得是上述透过率,理想情况,仪器可以换算成上述理想吸光度系列。
考虑有暗电流的情况,T暗=3(即暗电流透过率为3%,经验值)
因为没有扣除透过率,T = T+T暗,T暗不随T的值变化而变化。
根据上面仪器测量透过率原理,
公式3变为:
浓度C:2,3,4,5,6,7,单位不计。
测得的T变化为(加上3%的暗电流):66.0957 53.1187 42.8107 34.6228 28.1189 22.9526,单位:%
根据公式4算得A的变化为:0.1798 0.2748 0.3684 0.4606 0.5510 0.6392,单位:Abs
如下表一(C和A,相关系数:0.9999)
扣除暗电流,使用公式3
数据如表二(C和A,相关系数1)
根据表一和表二,绘制图形
如果样品透过率的值变得可以跟暗电流相比较时会怎么样呢?
如果对应浓度C:2,3,4,5,6,7,单位不计。
T值测得的对应值可以跟暗电流相比较(暗电流:3%,)如下图表三(T值是假设值,A值根据公式)。
注:表三是用表二中透过率T*0.2+3得出,然后根据公式4,算出A。(最小的是7%T,也就是样品产生的吸光度为4%,暗电流3%。)
表三中的C和A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988。
所以,如果实际测试时,浓度和吸光度,跟我假设的差不多,那不扣暗电流的话,曲线线性也可以,标准曲线法,估计没有什么问题。
也许大家觉得我是在做“白日梦”,我就站出来,让大家批判一下吧。
还有的不足就是没能进行实验。如果大家有条件可以试试。
因为不能扣暗电流,暗电流为3%。
所以这台仪器,计量局来检定,透射比准确度项。因为暗电流引起的误差就是3%,而07版的检定规程最大是2%,按说是过不了。
但是,由于检定方法中,用的最小波长是440nm,这台仪器可以用红敏管来顶替一下(虽然红敏是650nm~1000nm使用,但在440nm,红敏管转换T值,还是比较高的),就能过了,但是用紫敏管得话,基本就fail了。
公式10是对公式8的泰勒展开忽略三次及以上项上的近似,看表格四,误差很大,所以公式8不能用公式10近似,那公式11就更不能用了。
但是, 用公式8算出的A和C之间的线性很好,也许有其他的线性近似方法,或者我的推导就是错误的,或者我的逻辑就是错误的。
总之,我感觉我这里是很有问题的。
题外话:T和C之间的线性
仅仅从公式上看,T和C之间,有线性的可能性。
对于一般的T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