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优势及缺点①
gc作为进样系统,将待测样品分离后直接导入质谱进行检测,既满足了质谱分析对样品单一性的要求,又省去样品制备、转移的繁琐过程,不仅避免了样品受污染,对质谱进样量还能有效控制,也减少了质谱仪的污染,极大地提高了对混合物分离、定性定量效率。
②定性能力高。用色谱保留时间结合化合物的指纹质谱图鉴定组分,大大优于仅靠色谱保留时间。质谱作为检测器,检测的是离子质量,获得化合物质谱图,解决了
气相色谱定性的局限性,由于不同化合物的质谱图不一样,因此质谱既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又是有选择性的检测器,可以说
gc-MS全扫描方式是最通用的、灵敏度极高的色谱检测,而选择离子和二级质谱扫描方式是最可变的、最具有选择性的、最高灵敏度的色谱选择性检测,所以应用时优于其他色谱检测器,常被作为最终确证方法。
③可分离尚未分离的色谱峰。用提取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或选择反应监测法,以及结合某些数据处理方法(如AMDIS),可分离总离子流色谱图上尚未分离或被化学噪音掩盖的色谱峰。
④可提高定量分析精度。通过用同位素稀释和内标技术可提高定量精度和定性能力。
⑤
gc-MS的不足在于:分析对象限于在300℃左右及以下可以汽化、并且能离子化的样品;在加热过程中易分解的、极性太强的化合物,如有机酸类等,则需进行酯化衍生处理才可进行
gc-MS分析,如果样品不能气化也不能酯化则需采取
LC-MS或其他方法分析;
gc-MS分析样品应是有机溶液,固体或水溶液中的有机物一般不能测定,需进行萃取分离变为有机溶液,或采用热裂解、顶空进样技术。另外,目前质谱还一个很重要的不足是对很多异构体(尤其是位置异构)是无法分辨。
gc-MS数据处理gc-MS数据处理分为定性处理和定量处理两种:
数据定性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将获得的待分析组分质谱图与计算机内保存的已知化合物标准质谱图(或自建谱库)按一定拟合程序进行比较,将匹配度(相似度)最高的若干个化合物的名称、分子量、分子式、识别代号及匹配率等数据列出供用户参考。利用计算机进行库检索是一种快速、方便的定性方法,但是在利用计算机检索时应注意:
①匹配率最高的并不一定是最终确定的分析结果;
②数据库中所存质谱图有限,如果未知物是数据库中没有的化合物,检索结果也给出几个相近的化合物,显然,这种结果是错误的;
③由于质谱法本身的局限性,一些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同系物、同类化合物、异构体等)其质谱图也相似,这种情况也可能造成检索结果的不可靠;
④由于色谱峰分离不好以及本底和噪音影响,某些时候即使扣除背景之后,得到的质谱图质量仍不高,这样所得到的检索结果也会很差;
⑤在进行质谱图分析时,要确定所选择的定性或定量离子对是化合物的特征离子对。
gc-MS数据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定性分析是所有数据分析的关键,在建立好准确的定性离子基础上,要选好保留时间段,选择没有背景干扰的特征离子作为定量离子,提取
离子色谱峰进行积分,尽量减少干扰;数据分析时,尽量采用基质标准来定量,同时应该注意基质效应导致的保留时间漂移等影响;注意在浓度线性范围内进行定量,超出范围定量容易引起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