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呵呵,安老师这话题蛮有意思的。
我想不同种类的比色皿应该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如果是常规的,玻璃或石英片裁切、打磨抛光之类操作应该没有什么神秘吧,关键还是粘结工艺。
目前比较好的比色皿应该是所谓烧结型的,过程应该类似于热压合的钎焊吧;就是用一种低熔点配料的玻璃粉或石英粉配成浆状涂料涂在粘结处,两部分石英片合起来烘干后高温加热,温度控制在粘结剂熔点和主体石英材料之间,粘结剂熔融后就黏住了,这一方法可能是主流工艺,但由于粘合剂用量和均匀度会影响两个透光面的距离和平行度,产品的精度不可能非常高。
高级一点的可能不用或只用极少量粘结剂,靠玻璃片本身相互粘结。将玻璃片粘结面加工到极其平整光滑程度,然后于接近但低于比色皿所用玻璃软化温度下熔融粘结。这样加工的精度很高,光学平行度及光程精度可以做的很高。
呵呵!看来屠老师将我的意思基本表达出来了,不愧是这方面的行家!
比色池的制作工艺一般有两种:
(1)粘合型:用粘合剂将四片池壁及一片池底粘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成本较低,适合于塑料,有机玻璃,光学玻璃和石英材料的粘合。这种制作工艺的缺点是:粘合剂受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长时间的浸泡或强力超生清洗后,溶剂开胶,致使池壁脱落。
(2)高温熔融型:这种工艺正如屠老师介绍的那样,先用与池子材料相同或接近的材料将池壁和池底粘接在一起,然后将池子放到高温炉中二次烘烧,使池壁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池子耐酸碱,不怕超生震荡(当然不能过于强烈),但是价格较贵,多用于石英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