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生孢子(Conidium):一种无性孢子,可以为一到多个细胞的,和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产生的无性孢子, 大多由芽殖、裂殖方式产生)。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是某些低等鞭毛菌的有性孢子,由鞭毛菌同型两性接合生育而成。
卵孢子(oospore):是鞭毛菌中卵菌的有性孢子,由异型两性接合生育而成。
原配子囊:接合菌相接近的+、—两种菌丝各自向对方生出极短的侧枝叫原配子囊。
接合孢子(zygospore):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
接合菌:指产生一种叫接合孢子的休眠孢子。
接合子(Zygote):由两个配子交配而产生的机体。
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叫之。
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是一种外生孢子。
接合作用(Conjugation):一种配偶暂时融合的交配过程;尤其见于单细胞有机体。
子实体(fructification):真菌的产孢结构。担子果或子实体(sporophore):高等担子菌中,产生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包括担子和担孢子),称为担子果或子实体。担子子实层:担子排列的层叫担子子实层,除担子外,还有刚毛、囊状体。
匍匐丝(又叫蔓丝):根霉菌体有一部分呈弧形,在培养基表面水平生长,根霉的气生性强,大部分菌丝上匍匐于营养基质表面的气生菌丝。(联结假根之间的菌丝)
假根(pesudorhiza):匍匐菌丝在接触培养基处伸入培养基内呈分枝状生长的菌丝。同宗结合(homothallic):单个菌株能完成有性交配。
异宗结合(heterothallic):单个菌株自身不孕,必须与另一菌株相对应的性器官配合才能完成有性交配。
子囊子实层(ascusic hymenium):子囊排列的层叫子囊子实层,子实层除子囊外,还有则丝、不育丝。
子实层(hymenium):子囊着生在一个盘状开口的子囊果内。
子实体(Fruiting body):一种特化的产生孢子的器官。(真菌的产孢结构)
子囊(Ascus):子囊类特征的囊状结构,里面产生子囊孢子。(一种囊状产孢结构,球形、棒形成圆筒形) 子囊壳(Perithecium):球形、圆筒形或卵形的子囊果,它通常在顶部开一条裂缝或小孔。
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叫之。
子囊果(ascocarp):子囊菌亚门真菌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闭囊壳(子囊球cleistothecium):子囊被包在一个球形无孔的子囊果中。
子囊盘(apothecium):呈盘状、碗状成漏斗状,顶部敞开的叫子囊盘。
假囊壳(pseudothecium):子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
子囊座(ascostroma):子囊座瓶状、盾状或船状等,子座内有1至多个子囊腔,有或无孔口。子囊腔(locule): 子囊座内着生子囊的腔。
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是一种外生孢子。担子果或子实体(basidiocarps):高等担子菌中,产生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包括担子和担孢子),称为担子果或子实体。
裸果型担子果:子实层自始裸露于外。被果型担子果:子实层包在子实体内,孢子在担子果分解或遭遇外力破裂时才释放于外。半被果型担子果:子实层初期被菌幕所覆盖,成熟后全部裸露于外。担子子实层:担子排列的层叫担子子实层,除担子外,还有刚毛、囊状体。
生活史:微生物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过程。初生菌丝(一生菌丝):是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单倍体的菌丝。
次生菌丝(二生菌丝):是由初生菌丝联合进行质配而不进行核配的双核菌丝。三生菌丝:是组织化的特殊的一些双核组织菌丝,常集结成特殊的形状的子实体即蕈子蕈菌(子):由大量菌丝紧密结合形成的真菌子实体。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每一个细胞都有二个核,其中一个核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当双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在二个核之间处生一个短小弯磨曲的分枝,核移动,在二核之间生出一个突起如钩状,一个核进入钩一个留在菌丝钩中保留一个核,一个往后移,菌丝中二个核一往前一个往后移钩状突起向下弯曲与细胞壁接触溶化,分枝基部生分隔膜(分隔中间有孔道),在原分支外形成一隔膜,产生一个新细胞双核体,在分隔处保留一个桥形结构叫之。
蘑菇圈、仙人圈(fairy ring):是由于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菌丝体环。
菌托(teleoblem):包在担子果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的膜状物。(子实体幼小期包有一层外膜,当菌柄伸长时,外膜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 菌环(annulus):围绕菌柄的一个环状物。
菌柄(stipe):伞菌子实体的柄。位于菌盖下面,有正中生、侧生、偏生。菌盖(cap):子实体的帽状部分。位于菌柄上方。
菌褶(gill):菌盖下方与菌肉相连的部分, 菌褶似刀片呈辐射状排列。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因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因此常称为半知菌。
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产生分生孢子的结构。(菌丝体的分枝,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dium):分生孢子梗以聚生的着生形式聚集成垫状的短梗形式,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孢子座的结构。
束丝:以聚生的着生形式形成一束排列较紧密的直立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Acervulus):半知菌形成盘状的孢子果。
分生孢子器(Pycnidium):半知菌形成球状的孢子果。酵母菌(yeast):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单细胞的不具典型菌丝体特征的一类真菌) 假菌丝体(pseudomycelium):单细胞菌体互相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串细胞象菌丝称之。
二型现象(dimorphism):一定条件下形成单细胞菌体,另一条件下则形成菌丝体。蕈菌(子)(fungal):由大量菌丝紧密结合形成的真菌子实体。
出芽(Budding):酵母无性生殖的典型形式,在此过程中多亲代细胞长出一个新的细胞。地衣(Lichem):藻类和真菌类共生,互惠的结合物。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一些真菌(黄曲霉)品系产生的毒素;一种致癌物。菌根(Mycorrhiza):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的共生联系。
假根(Rhizoid):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发丝状结构,呈根状外观。游动孢子(Zoospore):运动的有鞭毛的孢子。
藻菌植物(Thallophyte): 不具真正的茎、根或叶的植物;包括藻类和真菌。白僵菌(Beauveria):半知局亚门,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的真菌。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绿僵菌(Beauveria):与白僵相似,菌体橄榄绿色。病毒学(virology):研究病毒的科学。滤过性病毒(Filterable virus):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小孔的微生物。
二十面体(Icosahedron):许多病毒粒子的几何形状;二十个三角面和二十个角。 干扰素(Ioterferon):动物组织产生的抗病毒物质。
病毒粒子(病毒个体virus particle):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壳体(capsomers):由多个衣壳粒组成的蛋白质外壳。
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总称。 衣壳粒(capsomer):衣壳单个的蛋白质亚单位。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 衣壳(capsid symmetry):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蛋白质外壳。
封套(envelope):一般由含有类脂或脂蛋白质组成的包围着病毒核壳体的包膜。
细菌过滤器(Filter,bacterial):细菌不能通过的特殊类型的过滤器。 寄生现象(Parasitism):被寄生物感染的状态。
专性寄生:寄生的一种类型,只能依赖活的寄主生存,脱离寄主不能生活和繁殖)。 接种(Inoculation):人为地把微生物或物质引进体内或培养基。
接种物(Inoculum):含有微生物的材料,用于接种。 溶菌现象:液体培养时细菌被噬菌体裂解,液体由混浊变清的现象。
噬菌斑(phague):烈性噬菌体+敏感性细菌混合培养于固体基质中,由于噬菌体进行裂解细菌,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透明空斑。
噬菌体(bacteriumphage):是微生物病毒,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
烈性噬菌体(lytic bacteriumphage):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bacteriophage): 能与宿主细菌同步复制的噬菌体,因而在噬菌体不需引起溶菌就能通过胞分裂遗传。原噬菌体(protophage):温和噬菌体以其核酸附着在细菌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与细菌染色体一道复制,称原噬菌体。结果:每个子细胞都成为溶解性细菌。 敏感性细菌(sensitized bacterium):被裂性噬菌体侵染的细菌。
溶源性(Lysogeny)::携带噬菌体的细菌状态,对这种噬菌体,细菌本身并不敏感。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含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感病(infection disease):寄主遭受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病。
侵染力(infestation):病原微生物克服寄主防御能力,侵入体内得以生长、繁殖和扩散等一系列的性能。
病原(pathogenium):引起病害的病原生物。 抗原性:能与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性质。
亚病毒:没有真病毒的形态结构,能利用非自身编码的酶系统进行复制,有侵染性,并可在寄主中引起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