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虽然都是用SDS但不是一回事的。
SDS在CE里面是形成一个个小的胶束团是以胶束的形式存在,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在胶束相和水相中不断分配实现的,胶束和分析物质的电荷共同影响了分离。一般的有机物都能用该模式进行分离,范围广。
SDS-PAGE中因为有聚丙烯酰胺的存在,SDS已经成胶,分析物没了CE中的两相分配问题,只是按照分子大小来进行分离。主要用来分离蛋白质。应用范围小很多。
原文由 cpudaxiao(cpudaxiao) 发表:不是的,CE所需的SDS浓度基本也要在CMC以上,这样才能形成胶束(成了胶束的溶液也还是液态的,如果没有泡沫,看起来跟一般的溶液没啥区别)。而SDS-PAGE中之所以能成整块的胶,是因为有聚丙烯酰胺和引发其成胶的TEMED。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虽然都是用SDS但不是一回事的。
SDS在CE里面是形成一个个小的胶束团是以胶束的形式存在,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在胶束相和水相中不断分配实现的,胶束和分析物质的电荷共同影响了分离。一般的有机物都能用该模式进行分离,范围广。
SDS-PAGE中因为有聚丙烯酰胺的存在,SDS已经成胶,分析物没了CE中的两相分配问题,只是按照分子大小来进行分离。主要用来分离蛋白质。应用范围小很多。
这个可以理解为CE中的SDS应该是在低于CMC浓度下进行的,CMC是胶束形成临界浓度。另外,SDS-PEG分离度低的很关键的原因是电压太低,只有不到一千付,而CE动辄十几KV,电压高产热效应太明显导致的。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原文由 cpudaxiao(cpudaxiao) 发表:不是的,CE所需的SDS浓度基本也要在CMC以上,这样才能形成胶束(成了胶束的溶液也还是液态的,如果没有泡沫,看起来跟一般的溶液没啥区别)。而SDS-PAGE中之所以能成整块的胶,是因为有聚丙烯酰胺和引发其成胶的TEMED。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虽然都是用SDS但不是一回事的。
SDS在CE里面是形成一个个小的胶束团是以胶束的形式存在,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在胶束相和水相中不断分配实现的,胶束和分析物质的电荷共同影响了分离。一般的有机物都能用该模式进行分离,范围广。
SDS-PAGE中因为有聚丙烯酰胺的存在,SDS已经成胶,分析物没了CE中的两相分配问题,只是按照分子大小来进行分离。主要用来分离蛋白质。应用范围小很多。
这个可以理解为CE中的SDS应该是在低于CMC浓度下进行的,CMC是胶束形成临界浓度。另外,SDS-PEG分离度低的很关键的原因是电压太低,只有不到一千付,而CE动辄十几KV,电压高产热效应太明显导致的。
原文由 cpudaxiao(cpudaxiao) 发表: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原文由 cpudaxiao(cpudaxiao) 发表:不是的,CE所需的SDS浓度基本也要在CMC以上,这样才能形成胶束(成了胶束的溶液也还是液态的,如果没有泡沫,看起来跟一般的溶液没啥区别)。而SDS-PAGE中之所以能成整块的胶,是因为有聚丙烯酰胺和引发其成胶的TEMED。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虽然都是用SDS但不是一回事的。
SDS在CE里面是形成一个个小的胶束团是以胶束的形式存在,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在胶束相和水相中不断分配实现的,胶束和分析物质的电荷共同影响了分离。一般的有机物都能用该模式进行分离,范围广。
SDS-PAGE中因为有聚丙烯酰胺的存在,SDS已经成胶,分析物没了CE中的两相分配问题,只是按照分子大小来进行分离。主要用来分离蛋白质。应用范围小很多。
这个可以理解为CE中的SDS应该是在低于CMC浓度下进行的,CMC是胶束形成临界浓度。另外,SDS-PEG分离度低的很关键的原因是电压太低,只有不到一千付,而CE动辄十几KV,电压高产热效应太明显导致的。
这个值得商榷一下。在CMC以下为CZE区带电泳,在CZE以上为胶束电泳为“MECC”。分离的原理与作用力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