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关于GB23200.113-2018的公式计算问题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喝茶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的理解是 2除以15对于0.13333g 即每毫升有0.1333g样品  后吸取2ml吹干定容1ml  即0.26666g的样品拿去进样,机器所得结果还得乘以3.75(1g除以0.2666)才是最终结果的浓度mg/kg。  总感觉我的理解是错的,但又找不出哪里的问题,各位老师帮忙理解下
推荐答案:检测老菜鸟回复于2022/01/11
我的理解是 2除以15对于0.13333g 即每毫升有0.1333g样品  后吸取2ml吹干定容1ml  即0.26666g的样品拿去进样,机器所得结果还得乘以3.75(1g除以0.2666)才是最终结果的浓度mg/kg。  总感觉我的理解是错的,但又找不出哪里的问题,各位老师帮忙理解下。


首先你认为的换算,应该理解为在处理过程中2g样品含有的目标物有损失才会想到的换算对吧。那么,实际上损失了没有,肯定是有,但绝大部分应该在。要注意,这里吸取的是上清液,也就是目标物在上清液里。理论上讲,目标物是没有损失的,那为什么要进行换算呢。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数据处理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检测老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的理解是 2除以15对于0.13333g 即每毫升有0.1333g样品  后吸取2ml吹干定容1ml  即0.26666g的样品拿去进样,机器所得结果还得乘以3.75(1g除以0.2666)才是最终结果的浓度mg/kg。  总感觉我的理解是错的,但又找不出哪里的问题,各位老师帮忙理解下。


首先你认为的换算,应该理解为在处理过程中2g样品含有的目标物有损失才会想到的换算对吧。那么,实际上损失了没有,肯定是有,但绝大部分应该在。要注意,这里吸取的是上清液,也就是目标物在上清液里。理论上讲,目标物是没有损失的,那为什么要进行换算呢。
喝茶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检测老菜鸟(v3295053) 发表:
我的理解是 2除以15对于0.13333g 即每毫升有0.1333g样品  后吸取2ml吹干定容1ml  即0.26666g的样品拿去进样,机器所得结果还得乘以3.75(1g除以0.2666)才是最终结果的浓度mg/kg。  总感觉我的理解是错的,但又找不出哪里的问题,各位老师帮忙理解下。

首先你认为的换算,应该理解为在处理过程中2g样品含有的目标物有损失才会想到的换算对吧。那么,实际上损失了没有,肯定是有,但绝大部分应该在。要注意,这里吸取的是上清液,也就是目标物在上清液里。理论上讲,目标物是没有损失的,那为什么要进行换算呢。
那请问老师公式中的v跟m,是取什么值算的?
喝茶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检测老菜鸟(v3295053) 发表:
我的理解是 2除以15对于0.13333g 即每毫升有0.1333g样品  后吸取2ml吹干定容1ml  即0.26666g的样品拿去进样,机器所得结果还得乘以3.75(1g除以0.2666)才是最终结果的浓度mg/kg。  总感觉我的理解是错的,但又找不出哪里的问题,各位老师帮忙理解下。

首先你认为的换算,应该理解为在处理过程中2g样品含有的目标物有损失才会想到的换算对吧。那么,实际上损失了没有,肯定是有,但绝大部分应该在。要注意,这里吸取的是上清液,也就是目标物在上清液里。理论上讲,目标物是没有损失的,那为什么要进行换算呢。
请问老师标准公式中的v跟m应该取什么值?
lww12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m_603a714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样品浓度1g/15ml*2ml/1ml=0.1333g/ml

国标有的地方描述不清,如2ml是准确量取,15ml应该也是准确加入

logo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1/13 12:12:06 Last edit by Insm_603a714c
网影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从15里面取了2拿去氮吹,即15/2=7.5,因此最后的结果应该乘以7.5
网影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网影(Insm_31331401) 发表:从15里面取了2拿去氮吹,即15/2=7.5,因此最后的结果应该乘以7.5
或者把m值相应减小
懒得聪明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你的理解是对的,主要是这个标准前处理太多了称样质量、分取体积又不一样,要用一个公式来计算,所以m代表的试样溶液所代表试样的质量,所以Q法蔬菜水果食用菌最终结果是机器计算的结果除以2才是mg/kg,而茶叶用Q最终结果是机器计算的结果乘以3.75才是mg/kg;所以这就相当于蔬菜水果食用菌最终上机浓度是浓缩的,而茶叶却是稀释的,这也是为什么茶叶的定量限大部分时0.05,蔬菜定量限都是0.01。实际检测时茶叶本来就复杂不好做,茶叶中有的参数也是0.01mg/kg(主要是因为产品标准规定的低),所以实际检测茶叶用这个标准Q法就更难做了。
喝茶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懒得聪明(Ins_a1747700) 发表:
你的理解是对的,主要是这个标准前处理太多了称样质量、分取体积又不一样,要用一个公式来计算,所以m代表的试样溶液所代表试样的质量,所以Q法蔬菜水果食用菌最终结果是机器计算的结果除以2才是mg/kg,而茶叶用Q最终结果是机器计算的结果乘以3.75才是mg/kg;所以这就相当于蔬菜水果食用菌最终上机浓度是浓缩的,而茶叶却是稀释的,这也是为什么茶叶的定量限大部分时0.05,蔬菜定量限都是0.01。实际检测时茶叶本来就复杂不好做,茶叶中有的参数也是0.01mg/kg(主要是因为产品标准规定的低),所以实际检测茶叶用这个标准Q法就更难做了。
是呀,对我们单级杆的更不友好了,考虑加大氮吹的量,不知是否可行
懒得聪明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喝茶茶(v3310098)发表:
原文由 懒得聪明(Ins_a1747700) 发表:
你的理解是对的,主要是这个标准前处理太多了称样质量、分取体积又不一样,要用一个公式来计算,所以m代表的试样溶液所代表试样的质量,所以Q法蔬菜水果食用菌最终结果是机器计算的结果除以2才是mg/kg,而茶叶用Q最终结果是机器计算的结果乘以3.75才是mg/kg;所以这就相当于蔬菜水果食用菌最终上机浓度是浓缩的,而茶叶却是稀释的,这也是为什么茶叶的定量限大部分时0.05,蔬菜定量限都是0.01。实际检测时茶叶本来就复杂不好做,茶叶中有的参数也是0.01mg/kg(主要是因为产品标准规定的低),所以实际检测茶叶用这个标准Q法就更难做了。
是呀,对我们单级杆的更不友好了,考虑加大氮吹的量,不知是否可行
改变分取体积算方法偏离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