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六届原创】邻苯上机方法的稳定性简单探讨

浏览0 回复20 电梯直达
原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jianquan69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方法的开发或采用阶段,由于使用的柱子等消耗品都相对较新,所以很多时候不能确定一个上机方法的长期的稳定性效果如何。现对本实验室检测邻苯的方法进行一下比较。

仪器:安捷伦 7890A-5975C

柱子:安捷伦HP-5MS 30*0.25*250  已用有一年三个月的旧柱子,平均每天跑五十个邻苯,切了二米多,算是比较残的柱子。

先上个空白图,让大家看下柱子状况



是不是觉得最高才5W的流失,觉得柱子还挺好呢。实际上,是想流失都没什么流失了(有柱流失还是挺幸福的),固定相都差不多流光了,柱子薄厚应该很薄,而且杂峰很多,149离子残留严重。所以柱子状态算是挺差的了。

本实验室有习惯有二种的上机方法。一种快速,9分来钟就可以跑完(跑急样用),一种是14分钟的,都不是标准上给出的参考方法。

为什么不用标准上给的参考方法呢?主要是开始温度太低,最高温度太低,跑的时间有点长。跑完一个样品,从300度回到50度,那太伤风扇了,稳定时间太长。

方法1:

100 °C用于 0.5 分钟然后35 °C/min 270 °C用于 0 分钟然后30 °C/min 300 °C用于 4 分钟

方法2:

150 °C用于 0.2 分钟 然后15 °C/min 250 °C用于 0 分钟 然后10 °C/min 300 °C用于 1.5 分钟

方法3:是最近根据二种方法作出的一点小的修正的。

100 °C用于 0.5 分钟然后25 °C/min 250 °C用于 0 分钟然后10 °C/min 300 °C用于 2 分钟

三种方法的TIC图(按顺序)



说明一下,以前用的两种方法,在新发开的时候,基本上峰形和强度都是差不了多少的,当然方法的强度高大概10%左右。做的曲线都是能大于995要求的,方法2的曲线一直在999以上。曲线的问题等下再详述,先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法1,3(800W)的强度优于方法2(600W)的,但峰面积其实相差不是很大,总体是3>2>1。方法2有严重拖尾,特别是前2P峰太宽(新柱子跑峰型是没太大问题),灵敏度太差。

看看空白基线(基线与一些方法的设定的推测有关)



方法1和2的空白基线,方法1由于升温太快,基线相对漂得很高,但最终温度时,两者是一样的。



方法2和3,基线基本一致。

现在来看下,几种方法的线性





方法2





方法3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方法的线性



 DIBP

DBP

DNHP

BBP

DEHP

DNOP

DINP

DIDP

方法1

0.9920

0.9942

0.9997

0.9982

0.9917

0.9950

0.9973

0.9974

方法2

0.9997

0.9999

0.9993

0.9993

0.9990

0.9986

0.9981

0.9990

方法3

0.9995

0.9990

0.9998

0.9996

0.9997

0.9981

0.9975

0.9976



方法1的线性比较差,特别是DIBP DBP DEHP DNOP达到不995的要求。

方法2和3的线性还是较好的。但是方法3的某些点的偏差达到10%,特别是第五点的标液上升较大,拉大第二点的偏差较大。

依我自己的看法是,在流失严重的情况下,高浓度点,能增加与固定相或自身的相互吸附系数,让组分的富集好点。

个人结论:

高升温速度能造成较大的流失,抬高基线。(见空白对比图)

高初始温度,影响组分的富集,对于低气化点组分尤其明显。(见方法2图)

尽量让测试组分落在平稳的基线(方法2和3,前5P的组分基本是落在较平稳的基线上)

在柱流失严重情况下,高速度升温易造成高浓度点偏低,低速度升温易造成高浓度点偏高(这时加大载气流速能改善情况)(这点较为我个人的意测,若不实请指正)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我是想像一堆沙在平地上,大力推动,可能从地下滑走很多,小力慢推,损失就降低。

线性良好,不代表曲线好,必要保证校准点偏差较小,增加低浓度校准点的数量,能有效降低偏差。

方法2是我这最稳定的上机方法,每次做的曲线的线性基本都在999以上,尽管他有点又肥又矮,但其实他的峰面积比方法1的还大。(用得舒心,不用天天为曲线烦恼)损失灵敏度,能加强稳定性。

忘记了还有些什么。想起再补充一下。

以上纯个人意见,未有严谨的科学数据支持!欢迎指证。

THE END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zhw1981100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hw19811005(zhw19811005) 发表:
方法的开发是一个需要反复验证的问题


从标准的确立就知道标准都经过多年的反复验证,也搞到很多国际,确立下来后都不符时。反正本实验室是没有能力开展一个完整的方法。

以前我老大和我说,无机重在前处理,有机重在仪器方法。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仪器与柱子之间,取得的效果都不一样,一个入门的有机仪器人员,都要学会根据自己人的仪器来改变下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分离。
swgaog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原天(jianquan69) 发表:
原文由 zhw19811005(zhw19811005) 发表:
方法的开发是一个需要反复验证的问题


从标准的确立就知道标准都经过多年的反复验证,也搞到很多国际,确立下来后都不符时。反正本实验室是没有能力开展一个完整的方法。

以前我老大和我说,无机重在前处理,有机重在仪器方法。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仪器与柱子之间,取得的效果都不一样,一个入门的有机仪器人员,都要学会根据自己人的仪器来改变下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分离。


有机重在仪器方法,有机分析也非常注重前处理,否则有的样品做不出来。
原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原文由 原天(jianquan69) 发表:
原文由 zhw19811005(zhw19811005) 发表:
方法的开发是一个需要反复验证的问题


从标准的确立就知道标准都经过多年的反复验证,也搞到很多国际,确立下来后都不符时。反正本实验室是没有能力开展一个完整的方法。

以前我老大和我说,无机重在前处理,有机重在仪器方法。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仪器与柱子之间,取得的效果都不一样,一个入门的有机仪器人员,都要学会根据自己人的仪器来改变下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分离。


有机重在仪器方法,有机分析也非常注重前处理,否则有的样品做不出来。


两者都是很重要的。只是与无机相比较而已,更偏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学习了,俺一直都习惯一种方法耗时较长尽量保持色谱柱干净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7/27 19:43:02 Last edit by fjh26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保证分离度、结果准确的情况下,优化方法省时间,加快检测速度。有的标准确实较费时间或不够合理。
doob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在保证分离度、结果准确的情况下,优化方法省时间,加快检测速度。有的标准确实较费时间或不够合理。


正如朱老师所说的一样。而且加快了方法,能加大灯丝的使用时间。

一条灯丝就1000小时左右的寿命,以一个开灯10分钟的方法也看,也就是6W个样品。对我们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一根。

但快速的方法,在组分较多,而且容易有干扰的情况下,对检测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原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ooby(dooby) 发表:
开发方法不容易啊


有次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检测某种物质,5度升温和6度升温,就是这1度的差别,就是能把物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