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及批号 | 0.1002 | |||||
0.1mol/L盐酸滴定液的浓度及批号 | 0.1013 | |||||
煮沸时间,min | 5+5 | 5+5 | 5+5 | 5+5 | 5+5 | 5+5 |
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量,ml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第一次煮沸消耗盐酸滴定液的量 | 38.90 | 38.89 | 39.15 | 38.99 | 39.13 | 39.16 |
第一次加上第二次煮沸消耗盐酸滴定液的量 | 39.24 | 39.18 | 39.37 | 39.26 | 39.34 | 39.34 |
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及批号 | 0.1002 | |||||
0.1mol/L盐酸滴定液的浓度及批号 | 0.1013 | |||||
煮沸时间,min | 5+5 | 5+5 | 5+5 | 5+5 | 15+5 | 15+5 |
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量,ml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第一次煮沸消耗盐酸滴定液的量 | 39.03 | 38.88 | 38.91 | 39.10 | 39.25 | 39.16 |
第一次加上第二次煮沸消耗盐酸滴定液的量 | 39.23 | 39.20 | 39.26 | 39.27 | 39.49 | 39.50 |
zengzhengce163回复于2013/05/27
三角瓶长期用碱煮后,容易被腐蚀,以后再用这个瓶子做酸滴碱的时候会出现反复变红
原文由 tiantaishan(tiantaishan) 发表:
滴定管加入40ml的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其中是含有碳酸盐的(配置过程和氢氧化钠就不可避免的有碳酸钠)
第一步煮沸,碳酸盐不会减少,第一步滴定终点后,其中有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体系是碱性的
通过第二步加热,可以除去碳酸氢盐、碳酸;碳酸盐还有一部分,从而PH碱性上升,滴定至终点后,溶液仍然是碳酸氢盐、碳酸盐、碳酸,当然碳酸盐总浓度是降低了
再加热,原因和第二步相同,但最终PH变化幅度小了,消耗的盐酸很少
当然在过程中,溶液冷却会吸收二氧化碳
原文由 tiantaishan(tiantaishan) 发表:
滴定管加入40ml的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其中是含有碳酸盐的(配置过程和氢氧化钠就不可避免的有碳酸钠)
第一步煮沸,碳酸盐不会减少,第一步滴定终点后,其中有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体系是碱性的
通过第二步加热,可以除去碳酸氢盐、碳酸;碳酸盐还有一部分,从而PH碱性上升,滴定至终点后,溶液仍然是碳酸氢盐、碳酸盐、碳酸,当然碳酸盐总浓度是降低了
再加热,原因和第二步相同,但最终PH变化幅度小了,消耗的盐酸很少
当然在过程中,溶液冷却会吸收二氧化碳
原文由 tiantaishan(tiantaishan) 发表:
第一次煮沸5min滴定至无色消耗盐酸滴定液体积,38.90ml,
第二次煮沸5min,冷却至室温 溶液呈现红色,继续滴定至无色消耗盐酸滴定液39.24ml
第三次煮沸又滴定了0.15ml
可以看出,第三次只是第一次101.3%,如果考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还要小些(碱性溶液吸收要强些,要比空白如蒸馏水吸收强),也就是说煮沸一次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达到太高的精确度,反而会引起滴定误差。一般来说一次就足够了,主要影响是标准溶液中的碳酸盐,比如和用碳酸钠来标定盐酸一样,通过煮沸除去碳酸在滴定至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