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银颗粒源于明代陶华所著《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以及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1],是由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桔梗、苦杏仁、薄荷、鱼腥草11
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2],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咳、退热抗炎之功效[3-5]。中医临床上广泛用于流感的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6-10]。然而,至今为止,历版《中国药典》中仍然没有收载柴银颗粒的质量标准。目前,研究者们也陆续开展了柴银颗粒质量标准研究[11-18],但主要针对少数几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不能全面反映和评价该制剂的整体质量,且成分与活性的关联研究鲜有报道。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引发炎症,导致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引发组织细胞氧化损伤,甚至凋亡。同时进一步增加宿主上皮细胞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促进病毒传播[19-22]。抑制病毒感染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策略之一。目前为止,有关柴银颗粒中抗氧化成分组成研究未见报道,基于柴银颗粒中抗氧化成分的特征指纹用于其质量评价研究有待探讨。近年来,一些基于LC-MS的抗氧化成分快速筛选方法,如HPLC
柱后在线反应1,1-
二苯基-2-
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
,DPPH
)、2,2′-
联氮-
双(3-
乙基苯并噻唑啉-6-
磺酸)
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cid) diammonium salt
,ABTS
]等联用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量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23-26],其中,HPLC-ABTS
在线筛选方法表现出较快的反应速度、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已被用于复杂基质食品、植物提取物等中微量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鉴别[27-28]。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基于HPLC-ABTS-DAD-ESI-TOF/MS
技术的柴银颗粒中抗氧化成分的在线快速筛选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银颗粒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指纹图谱,并对5
种成分(绿原酸、葛根素、连翘酯苷A
、木犀草苷、黄芩苷)进行了活性验证和含量测定,探讨了抗氧化活性成分指纹图谱联合多指标成分定量用于其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柴银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