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仪”起享奥运】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为何有人吃它却“上火”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小卡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医生,我吃了六味地黄丸上火,咽喉痛,牙痛,是怎么回事?”正如有人说“吃西瓜上火”一样,面对这种发问,有时医生一时也答不出来。

中医学讲究阴阳的对立统一,治疗常规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热证,就用石膏、黄连、金银花、连翘等;而寒证,则用干姜、附子、桂枝、黄芪等。但有的病人,用了寒性药仍然发热,用了热性药仍然恶寒,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这是说用寒药去治疗热病而仍然热者,取之阴不足;用热药去治疗寒病而仍然寒者,取之阳不足。唐代王冰把这种治法解释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说具体点,就是用热性药去治疗寒性病仍然形寒的,不是“寒有余”而是“阳不足”。这个时候就要用“益火之源”的方法,即用温阳益气的人参、黄芪、白术、大枣等恢复阳气,寒邪自然消散。同样的思路,用寒性药治疗热性病仍然发热的,不是“热有余”而是“阴不足”。这个时候就要用“壮水之主”的方法,即用滋阴养血的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等,补充水分,热势自然消退。

有的人吃了六味地黄丸“上火”,那是体内阴液不足,阳气也不够。单纯吃六味地黄丸,阴精补充了,阳气没有及时补上,虚弱的阳气不能与补充的阴精相配,浮越上炎,就会出现“上火”现象。但这种“上火”是虚火,非实火,不可单纯用寒性药物治疗,而要加一点甘温的药,使其不足的阳气得到补充,阴阳平衡了,自然没有“上火”现象了。正如明代张景岳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他所拟定的左归丸、右归丸就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代表方剂。吃六味地黄丸“上火”者,改用左归丸就可滋阴补肾而不“上火”了。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