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判定规则和符合性声明

浏览0 回复13 电梯直达
Ins_1065932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请教下大师,在CNAS-GL015-2022中,如何通俗地理解容许上限和接受上限,何为容许上限和接受上限,,以及保护带的概念?想得到一个容易理解通俗的解答,谢谢。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在 CNAS-GL015-2022 中,容许上限和接受上限是用于判定产品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两个重要概念。

容许上限(Tolerance Limit,TL)是指规范限中可测量属性允许值的规定上限。它是产品或过程的一个特性的最大允许值,超过这个值就被认为是不符合要求的。

接受上限(Acceptance Limit)则是在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情况下,用于判定产品或过程是否可接受的上限值。它通常比容许上限更宽松,因为它考虑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而保护带则是在容许上限和接受上限之间的一个区域。它的作用是为了减少误判的风险,即在测量结果接近容许上限或接受上限时,给予一定的缓冲空间,以避免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而导致误判。

通俗地说,容许上限是产品或过程必须满足的严格要求,而接受上限则是在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后可以接受的较为宽松的要求。保护带则是在这两个上限之间的一个安全区域,用于降低误判的可能性。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容许上限:人为规定的测得值的最大允许极限值(可以理解为产品标准规定的合格判据)。
  接受上限:客户可接受的测得值的最大允许极限值。
  保 护 带:就是以上两上限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保护带=|容许上限-接受上限|。通常选择扩展不确定度U,作为保护带的宽度。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4/9/4 15:04:38 Last edit by luyunnc
独行者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接收上限应该是考虑不确定度后仍然是合格限。
容许上限就是不考虑不确定度时的合格限。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觉得,“接受上限”应该比“容许上限”更严苛,而不是更宽松。举个例子来说,某零件尺寸要求为(10.0±1.0) mm。那么该零件尺寸的“容许上限”就是11.0 mm。假如最终的测得值是10.9 mm,不确定度U=0.2 mm。此时,测得值的实际值,是以约95 %概率,落在以10.9 mm为中心的±0.2 mm的区间范围内(即10.7 mm11.1 mm)。此时,如果你对10.9 mm的测量结果判定为合格,那么就存在误判的风险,因为测得值的实际值完全有可能落在11.0 mm11.1 mm之间的不合格区间。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误判的风险呢?简单的办法就是缩小“接受区间”,即:将“接受上限”定在10.8 mm(容许上限U11.0 mm-0.2 mm=10.8 mm)。这样,当测得值不大于10.8 mm时,判定合格就不存在有误判的风险了(注:只讨论上限要求,不包括下限要求)。即使有风险,其风险的程度也小于5 %(因为
U的置信概率就是约95 %)。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4/9/4 15:14:57 Last edit by luyunnc
Ins_1065932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个人觉得,“接受上限”应该比“容许上限”更严苛,而不是更宽松。举个例子来说,某零件尺寸要求为(10.0±1.0) mm。那么该零件尺寸的“容许上限”就是11.0 mm。假如最终的测得值是10.9 mm,不确定度U=0.2 mm。此时,测得值的实际值,是以约95 %概率,落在以10.9 mm为中心的±0.2 mm的区间范围内(即10.7 mm11.1 mm)。此时,如果你对10.9 mm的测量结果判定为合格,那么就存在误判的风险,因为测得值的实际值完全有可能落在11.0 mm11.1 mm之间的不合格区间。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误判的风险呢?简单的办法就是缩小“接受区间”,即:将“接受上限”定在10.8 mm(容许上限U11.0 mm-0.2 mm=10.8 mm)。这样,当测得值不大于10.8 mm时,判定合格就不存在有误判的风险了(注:只讨论上限要求,不包括下限要求)。即使有风险,其风险的程度也小于5 %(因为
U的置信概率就是约95 %)。
那请问,容许上限和接受上限,和客户提供的判定标准上限值有什么区别呢,我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1065932a(Ins_1065932a) 发表:
那请问,容许上限和接受上限,和客户提供的判定标准上限值有什么区别呢,我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
      您要看客户提供的判定标准上限,是不是与产品标准的容许上限一致。如果一致,那么客户就是将容许上限作为接受上限。

Ins_1065932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您要看客户提供的判定标准上限,是不是与产品标准的容许上限一致。如果一致,那么客户就是将容许上限作为接受上限。

谢谢老师回复。“被测量值服从对称正态分布时,当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时,做出错误判定的概率高达50%”,请问这个50%的概率是怎么得来的呢?谢谢。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1065932a(Ins_1065932a) 发表:
谢谢老师回复。“被测量值服从对称正态分布时,当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时,做出错误判定的概率高达50%”,请问这个50%的概率是怎么得来的呢?谢谢。
      因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对称区间半宽度。所以当“测得值”刚好落在容许限上(落在容许上限上,或落在容许下限上)时,不确定度的区间正好一半在容许区间内,一半在容许区间外,所以误判的概率就是50 %。举个例子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假设某被测零件的长度要求是(100.0±1.0) mm,也就是说容许上限是101.0 mm,容许下限是99.0 mm。假如实际的“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是101.0 mm(或99.0 mm),且“测得值”的不确定度U=0.3 mm(假设为正态分布)。我们来看看,此时给出的“测得值”实际上是“最佳估计值”,或者说是一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不确定度U=0.3 mm就表明,“实际值”是以正态分布的形态,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以“测得值”为中心,以U=0.3 mm为半宽度的对称区间范围内,即“实际值”落在“测得值”101.0 mm±0.3 mm(或“测得值”99.0 mm±0.3 mm)范围内。此时不难看出,“实际值”落在容许限内(99.0 mm~99.3 mm,或100.7 mm~101.0 mm)的区间大小,与落在容许限外(98.7 mm~99.0 mm,或101.0 mm~101.3 mm)的区间大小是一样的。所以说当“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时,无论你是判“合格”还是判“不合格”,误判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各占50 %。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4/9/11 14:18:26 Last edit by luyunnc
Ins_1065932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因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对称区间半宽度。所以当“测得值”刚好落在容许限上(落在容许上限上,或落在容许下限上)时,不确定度的区间正好一半在容许区间内,一半在容许区间外,所以误判的概率就是50 %。举个例子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假设某被测零件的长度要求是(100.0±1.0) mm,也就是说容许上限是101.0 mm,容许下限是99.0 mm。假如实际的“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是101.0 mm(或99.0 mm),且“测得值”的不确定度U=0.3 mm(假设为正态分布)。我们来看看,此时给出的“测得值”实际上是“最佳估计值”,或者说是一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不确定度U=0.3 mm就表明,“实际值”是以正态分布的形态,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以“测得值”为中心,以U=0.3 mm为半宽度的对称区间范围内,即“实际值”落在“测得值”101.0 mm±0.3 mm(或“测得值”99.0 mm±0.3 mm)范围内。此时不难看出,“实际值”落在容许限内(99.0 mm~99.3 mm,或100.7 mm~101.0 mm)的区间大小,与落在容许限外(98.7 mm~99.0 mm,或101.0 mm~101.3 mm)的区间大小是一样的。所以说当“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时,无论你是判“合格”还是判“不合格”,误判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各占50 %。
谢谢讲解,受益良多!!!
Ins_1065932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因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对称区间半宽度。所以当“测得值”刚好落在容许限上(落在容许上限上,或落在容许下限上)时,不确定度的区间正好一半在容许区间内,一半在容许区间外,所以误判的概率就是50 %。举个例子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假设某被测零件的长度要求是(100.0±1.0) mm,也就是说容许上限是101.0 mm,容许下限是99.0 mm。假如实际的“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是101.0 mm(或99.0 mm),且“测得值”的不确定度U=0.3 mm(假设为正态分布)。我们来看看,此时给出的“测得值”实际上是“最佳估计值”,或者说是一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不确定度U=0.3 mm就表明,“实际值”是以正态分布的形态,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以“测得值”为中心,以U=0.3 mm为半宽度的对称区间范围内,即“实际值”落在“测得值”101.0 mm±0.3 mm(或“测得值”99.0 mm±0.3 mm)范围内。此时不难看出,“实际值”落在容许限内(99.0 mm~99.3 mm,或100.7 mm~101.0 mm)的区间大小,与落在容许限外(98.7 mm~99.0 mm,或101.0 mm~101.3 mm)的区间大小是一样的。所以说当“测得值”正好落在容许限上时,无论你是判“合格”还是判“不合格”,误判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各占50 %。
你好,楼主,再讨论一种情况。
如下假设,第一次测得值为6.15,不测定度6.15±0.62(K=2),数据成正态分布,则区间就是5.53-6.77。但客户认为数据有偏差,又测了一次,测得值为6.83,不测定度6.15±0.62(K=2),数据成正态分布,则区间就是6.21-7.45。
1,如果认为初测结果(6.15)是有效的,那么复测结果(6.83)是否有效?
2,反过来一样,如果初测结果(6.15)无效,那复测结果(6.83)能否说明有效?
3,能否说初测和复测均有效?
    ,18,        发布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