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六届原创】DNA损伤修复联和信号通路在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吃饭请叫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m_c3ff04c3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DNA损伤修复联和信号通路在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近年来,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 DDR)是一个新兴的值得深入探寻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7]DNA损伤修复系统异常可以导致DNA损伤修复缺陷,从而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及TMB升高。2018年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在尿路上皮肿瘤中证实了DDR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相关性,通过对三项抗PD-1/PD-L1单一疗法的临床试验(NCT02553642NCT01928394NCT02108652)中60例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NGS检测(MSK-IMPACT),DDR突变与免疫治疗有效率更高相关(67.9 vs.18.8; P <0.001)。其中,携带已知或可能影响蛋白功能的DDR突变与携带意义未明的DDR突变的患者比较,观察到更高的有效率(80 vs.54%),野生型DDR患者有效率为19%(P <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以上的相关性仍然显著。DDR基因突变也与更长无进展生存期和和总生存期相关[8]。而在肺癌中,DDR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不低[9]201811月最新发表在Cancer Research的一个研究,通过TCGAICGC数据库纳入了29个癌种上万例样本的WES数据,探索DDR通路共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DDR通路中任意一条通路突变与TMB和新抗原水平升高显著正相关。其中,在34例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中,即便是PD-L1<50%TMB低水平患者,DDR通路共突变的患者PFS显著更长。这一结果提示,在PD-L1<50%TMB低水平组中, DDR通路共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仍能从抗PD-1的治疗中获益[10]

此外,肿瘤炎性微环境中有多种炎性因子和细胞,是影响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细胞炎性的基因表达谱GE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证明,IFN-γ是肿瘤细胞中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关键驱动因子,而且IFN-γ向瘤内T细胞的浸润能够提高机体对PD-1抗体(如pembrolizumab)应答的可能性。2016JCI报道了经pembrolizumab治疗的患者的肿瘤组织RNA表达谱[11]。结果显示,T细胞炎症相关的RNA表达谱包含了与抗原呈递,趋化因子表达,细胞毒性活性和适应性免疫有关的IFN-γ应答基因。另一项JCI的研究[12]通过RNA测序筛选出与IFN-γ相关的 mRNA,形成由18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组合,以此对炎性T细胞基因表达谱GEP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细胞GEP可以作为经pembrolizumab治疗的9个瘤种的疗效预测指标。研究者们认为这些基因表达的特征对临床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并提出对于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治疗,T细胞炎症相关的特征RNA表达谱(GEP)应当发展成为临床级别的评价方法[13,14]

2018年来自KEYNOTE研究覆盖22种不同肿瘤、超过300例患者的4组临床试验,试验主要针对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肿瘤患者,对TMBT细胞炎症GEP与最佳总反应(BOR)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进行了评估[15,16]GEP是指示肿瘤细胞炎性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而TMB是体细胞突变产生的肿瘤抗原性的间接评估指标。患者根据TMBGEP这两个维度分成 4 象限:GEPhiTMBhiGEPloTMBloGEPhiTMBloGEPloTMBhi。研究发现,GEPhiTMBhi的治疗反应最强,TMBGEP独立发挥疗效预测作用。在 GEPhiTMBhi GEPloTMBlo组中观察到最大差异的肿瘤免疫治疗 ORR,在TMBGEP较高的患者(TMBhiGEPhi)中观察到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该研究提示肿瘤微环境中生物学特征与IFN-γ应答相关RNA表达谱(GEP)存在着明显相关性,TMB联合GEP预测抗PD-1疗效有助于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及免疫治疗策略。此外,影响T细胞活化与反应的T-effector (Teff) 信号通路[17],阻断未成熟的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促进其向Treg亚群转化的TGF-β信号转导通路[18]PD-1免疫治疗耐药的innate anti-PD-1 resistance (IPRES) 信号通路[19],上皮细胞-间叶细胞转化EMT信号通路[20]等一系列免疫治疗相关GEP通路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但研究采用的mRNA检测应用于临床检测尚需时日,且该标志物尚需临床队列进一步验证。

另外,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可分为两类,分别为抗肿瘤免疫细胞和促肿瘤免疫细胞。其中,抗肿瘤免疫细胞包括:CD8+T细胞、效应CD4+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DCs)细胞、M1型巨噬细胞、N1型中性粒细胞。促肿瘤免疫细胞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其中,CD8+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其他免疫细胞可通过各种途径影响CD8+T的活性[21]。根据肿瘤微环境中PD-L1CD8+T的差异,Michele W L Teng等人将肿瘤微环境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型(TIL+PD-L1+)、型(TIL-PD-L1-)、型(TIL+PD-L1-)、型(TIL-PD-L1+)。其中肿瘤微环境为型的患者更易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22]。因此,对PD-L1的表达及肿瘤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的综合评估,可作为免疫治疗的预测指标之一。
附件:
4-2.docx(未验证)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其他生物/生化分析仪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