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七届原创】如何改变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Ins_3b9b2c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_3b9b2c01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何改变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

一、添加有机物料

1.原理

有机物料就像是土壤的 “活力剂”。像堆肥、厩肥、作物秸秆这些有机物料添加到土壤中后,会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这个分解过程会产生一些黏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把土壤颗粒黏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大的团聚体,也就是改善土壤结构。团聚体之间有较大的孔隙,水分就可以在这些孔隙里更顺畅地流动,从而提高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

2.操作

可以根据土壤的类型和需求,在土壤中混入适量的有机物料。例如,在农田里,每公顷可以施入10 - 20 吨的堆肥。把有机物料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通过翻耕等方式把它们混入土壤中,深度大概在 20- 30 厘米左右就比较合适。

二、进行土壤深耕

1.原理

土壤深耕就像给土壤做一次 “深度按摩”。长期浅耕的土壤,下层土壤比较紧实,孔隙很小。深耕可以打破这种紧实层,增加土壤的深度和孔隙度。深耕后的土壤,上下层的土壤颗粒能够重新排列,大孔隙增多,这样土壤在非饱和状态下水分就能更快地向下渗透,提高非饱和导水率。

2.操作

一般使用深耕犁进行操作。根据土壤的情况,深耕深度可以在 30 - 50 厘米之间。不过要注意,深耕的频率不能太高,不然可能会破坏土壤的原有结构。一般每隔 2 - 3 年进行一次深耕比较合适。

三、种植绿肥作物

1.原理

绿肥作物的根系就像一个个 “小钻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会不断地向土壤深处生长和伸展,穿透土壤,从而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而且绿肥作物死亡后,根系会残留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也能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壤变得疏松,提高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

2.操作

可以选择合适的绿肥作物,像紫云英、苕子等。在农闲季节或者作物轮作期间种植。在绿肥作物生长到合适的阶段,比如开花期,可以把绿肥翻压到土壤中,让其在土壤中分解,发挥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四、使用土壤改良剂

1.原理

有些土壤改良剂,例如石膏,对于碱性土壤的结构改善很有效果。在碱性土壤中,钙离子可以置换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降低土壤的碱性,同时也能促使土壤颗粒凝聚,形成较好的结构,增加孔隙,提高非饱和导水率。

2.操作

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确定改良剂的种类和用量。比如对于轻度碱化土壤,每平方米可以施用100 - 200 克的石膏。把改良剂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通过灌溉或者降雨让改良剂渗入土壤中。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