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七届原创】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确认操作指引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游走的仪器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m_823b7930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确认操作指引


1. 目的

规范所引入标准/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验证/确认程序和内容,通过系统的验证/确认,提供客观的数据证明,证实所选用标准/非标准的方法适用于预期的检测需求,在允许的

范围内可以开展检测活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引入的标准方法或者非标准方法、引用文献的方法、实验室自行开发(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也适用于

新方法
/新技术研究而建立的新方法


3. 职责

3.1 实验室:负责各项目检测方法的的确认或验证工作负责新扩展项目申请表、原始记录表、方法确认或验证表以及必要的不确定度分析过程中发现方法中未能述但影

响检测结果的环节或对方法进行控制偏离的,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作业指导书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对各项目检测方法的选用或制定并对组织实施细、方法验证或确认的结果进行评定、审核和批准

3.3 质量监督员:负责本作业指导书执行的监督检查,对在用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控制

3.4 资料管理员:负责相关文件记录的发放、登记、保存、销毁等管理工作

3.5 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此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4.定义

4.1 方法验证

提供客观有效证据证实分析方法性能参数满足方法预期用途的试验活动。

4.2 方法确认

在一个实验室内,在合理的时间间隔内,用一种方法在预定条件下对相同或不同样品进行的分析试验,以证明特定检测方法满足预期的用途

4.3 定性方法

根据目标分析物特定性质鉴定其在样品中是否存在的分析方法。

4.4 定量方法

在满足规定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的条件下,测定目标分析物的浓度或量的分析方法。

4.5 检出限

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样品中目标分析物能被定性检测的最低浓度或量

4.6 方法检出限

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特定条件下能以合理的置信水平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

4.7 定量限

在满足规定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条件下样品中 目标分析物能被测定的最低浓度或量。

4.8 测量范围

在规定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条件下,方法定量测定样品中目标分析物最低和最高浓度或量的区间。

4.9 线性范围

对于分析方法而言,用线性计算模型来定义仪器响应与浓度关系,该计算模型的应用范围。

4.10 正确度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参考量值间的一致程度。

4.11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人操作,使用相同的设备,用同样方法检测同一样品获得独立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4.12 再现性

(再现性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在再现性测量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精密度。

4.13 稳健性

分析方法对试验条件微小变化的不敏感性,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4.14 特异性

分析方法区分目标分析物和干扰物质的能力。

4.15 稳定性

在一定时间内,标准溶液、样品溶液或样品基质中目标分析物不发生显著性变化的程度。

4.16 基体效应

样品中被测物以外的组分对被测物分析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或干扰。

4.17 关注浓度

对判断样品中目标分析物是否符合法规或标准要求有决定意义的浓度

4.18 检出概率

在规定的浓度和置信水平下分析方法检出 目标分析物的概率

4. 作业流程

 
方法验证/确认开始,先根据检测标准方法上的要求对需验证/确认的标准方法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方法是否现行有效、可采用的分析方法、资源配置要求、方法特性参数等;根据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所需验证/确认的标准方法,编写检测方法的作业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内容及适用范围、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前处理、特性参数等再对编写的作业指导书进行验证,看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满足即可通过验证/确认,不满足则需要对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进行优化和改进,并重新进行验证/确认。



5. 作业内容

5.1 指定参加验证或确认的检测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标准方法其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核实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标准品、化学试剂、量具器皿及其它辅助材料;确保仪器设备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量

具按规定进行检定和校准;标准物质/标准品、试剂的有效期、数量、规格或纯度满足实验要求;确认其他辅助材料的数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5.3 指定人员编写《新扩展项目申请表》,提交购买清单(需列出规格、纯度、数量、测量范围、精度等技术要求)。

5.4 参加方法验证/确认的检测技术人员要多做检测方法的测试练习,以熟悉、掌握方法原理和检测测试的全过程;

5.5 根据标准或者规范性的文件来确定需要验证/确认的性能参数

5.5.1 对于定性方法实验室内验证参数应包括方法的特异性和检出限实验室内方法确认检出限灵敏度选择性基质效应稳健度

5.5.2 对于定量方法实验室内验证参数应包括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定量限、测定范围、正确度、重复性实验室内方法确认,通常情况下,需要确认的技术参数包括方

法的选择性、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正确度、精密度和稳健度等。


5.6 代表性样品的选择

5.6.1 实验室内验证/确认原则上按照方法适用范围进行选择优先考虑检测目标分析物的性质和样品的特性再考虑法规限量要求涉及的检测领域中高风险的种类。

5.6.2 验证/确认样品的要求

A.可选择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符合能力验证要求的质控样品或标准添加样品

B.选择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验证时至少3个浓度水平包含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中间浓度(一般为关注浓度)和最高浓度

5.6.3 选择符合能力验证要求的质控样品进行验证时/确认,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验证样品:

A.样品基质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满足方法的预期用途

B.对于一种样品基质至少要求3个浓度的添加水平包含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中间浓度 (一般为关注浓度)和最高浓度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

5.6.4 选择标准添加样品进行验证时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验证样品:

A.样品基质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满足方法的预期用途。

B.对于一种样品基质,至少要求3个浓度的添加水平,包含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间浓度(一般为关注浓度)和最高浓度。

5.7 空白试验

    5.7.1 分析方法空白试验是通过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环境条件、人员水平、经验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应来体现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其大小和它

的分散程度,都直接影响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5.7.2 检测人员在方法验证或确认过程中至少累计20个空白测定值(至少10天,2个/天)。

5.8 方法特异性验证试验

应验证分析方法区分目标分析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不应存在导致目标分析物定性错误和影响定量准确的干扰因素(信号干扰峰等);验证方法,分析与方法适用范围相匹

配的代表性样品,检查是否存在导致目标分析物定性错误和/或影响定量准确的干扰(信号、峰等);在代表性样品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有可能干扰目标分析物定性和/或定量的

物质,然后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能有效识别这些干扰物质。


5.9 检出限和定量限

5.9.1 定量方法检出限

5.9.1.1 方法验证要求:目标分析物在检出限水平的检出概率应不低于95%95%置信水平下);对于每种代表性样品基质需要独立验证其检出限

5.9.1.2
方法检出限验证方法:
             
A. 信噪比法(适用于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向空白样品基质添加目标分析物信噪比为3时的添加浓度作为估算检出限。
           
B. 空白标准偏差法(适用于空白样品非零响应值的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样品空白来确定检出限,独立测试的次数应不少于10(n10),计算出样品空白响应值的标准偏

差,样品空白响应值的平均值加上
3倍的标准偏差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估算检出限。


C. 校准方程估算法(适用于仪器法):如果在检出限或接近检出限的样品数据无法获得时,以3s/b(s为校准曲线的标准偏差,b为校准曲线的斜率)作为估算检出限。

D. 逐级稀释法(适用于所有方法):按一定浓度间隔对目标分析物进行逐级稀释,按照待验证方法进行检测,当目标分析物刚好能检出的浓度即为估算检出限。

5.9.1.3 测定方法

选取空白样品基质至少
20个平行样,分别添加估算检出限浓度的目标分析物,当目标分析物的检出概率不低于95%时,定为检出限;空白样品无法获得时,可采用同位素标

记化合物或结构类似物进行验证。


5.9.2 定性方法检出限:确定定性方法的检出限时,可以通过往空白样品中添加几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标液,在每个水平分别随机检测10次,记录检出结果(阳性或阴性),绘

制样品检出的阳性率(
%)或阴性率(%)对添加浓度的曲线,临界浓度即为检测结果不可靠时的拐点。


5.9.3 定量限

5.9.3.1 定量限验证要求:定量限应采用同样浓度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控样品或标准添加样品进行验证,其正确度和精密度应满足方法和法规要求,定量限加上样品

在关注浓度标准偏差的
3倍应小于关注浓度。对于有限量值的目标分析物,定量限应为限量值的0.5倍或以下。


5.9.3.2 定量限验证方法:

A. 向空白样品基质中添加目标分析物以信噪比为10时的添加浓度作为估算定量限。

B. 3倍检出限作为估算定量限。

C. 以样品空白响应值的平均值加上10倍的标准偏差所对应的浓度作为估算定量限

D. 高于方法验证/确认中使用最低加标量的50%作为定量限。

5.9.3.3 定量限测定方法

对于每种代表性样品基质,采用定量限浓度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质控样品或标准添加样品进行独立检测,至少检测6个平行样品,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若在该

浓度的测定结果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则可将该浓度作为方法的定量限。


5.10 测定范围

5.10.1 方法的测定范围应覆盖方法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和关注浓度水平

5.10.2 至少需要确认方法测量范围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关注浓度水平和最高浓度水平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必要时可增加确认浓度水平

5.10.2 至少需要验证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对于有限量值的目标分析物还应验证限量值浓度的正确度和精密度。

5.11 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通常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尽量满足如下要求:

5.11.1 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并至少具有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或多个数量级,每个校准点至少以随机顺序重复测量2次,最好是3次或更多;对于

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
0.98对于准确定量的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

5.11.2 校准用的标准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关注的浓度范围内并能覆盖该范围。在理想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校准溶液应独立配制,低浓度的校准点不宜通过稀释校准曲

线中高浓度的校准
点进行配制。


5.11.3 浓度范围一般应覆盖关注浓度的50%150%,如需做空白时,则应覆盖关注浓度的0%150%

5.11.4 应充分考虑可能的基质效应影响,排除其对校准曲线的干扰。

5.12 正确度

5.12.1 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满足以下要求(GB/T27404-2008

对于食品中的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
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

被测组分含量/(mg/kg

回收率范围/%

0.1

60~120

0.1~1

80~110

1~100

90~110

100

95~105



准确度,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范围见下表。

真值含量/(mg/kg)

偏差范围/%

<0.001

-50~20

0.001-0.01

-30~10

0.010~10

-20~10

10~1000

<15

1000~10000

<10

>10000

<5



5.12.2 分析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应满足下表要求(GB5009.295-2023

不同浓度对方法正确度的要求(n≥6)

质量分数(P)

相对偏差a

回收率b

P1μg/kg

-50%~+20%

50%~120%

1 μg/kg<P10μg/kg

-40%~+20%

60%~120%

10μg/kg<P100μg/kg

-30%~+20%

70%~120%

100μg/kg<P1 000 mg/kg

-20%~+10%

80%~110%

P>1g/kg

-10%~+5%

90%~105%



a  适用于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方法的正确度

b  适用于使用标准添加样品验证方法的正确度

5.12.3 正确度的验证方法

5.12.3.1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验证方法的正确度

优先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验证方法的正确度。对于每一种样品基质应至少采用3个浓度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并包含方法测定范围的最

低浓度、中间浓度
(一般为关注浓度)和最高浓度
对于每一浓度需要至少进行6次平行独立试验计算平均值和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示值的相对偏差。

5.12.3.2 使用标准添加样品验证方法的正确度

当无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时正确度可以通过测定标准添加样品中已知量目标分析物的回收率获得添加浓度和平行测定6次。

5.12.4 正确度验证方法如下

5.12.4.1 选择空白或低浓度(不应高于最低添加浓度)样品添加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中间浓度(一般为关注浓度)和最高浓度。

5.12.4.2 计算每个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浓度计算每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


5.13 精密度

5.13.1 精密度重复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要求

精密度-重复性分析方法的要求(GB5009.295-2023n=6

质量分数(p)

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

p≤1μg/kg

≤30%

1 μg/kg<p≤10μg/kg

≤20%

10μg/kg<p≤100μg/kg

≤15%

100μg/kg<p≤10g/kg

≤10%

10g/kg<p≤100g/kg

≤5.0%

p>100g/kg

≤2.0%


5.13.2 精密度重复性测试方法的要求

精密度-重复性分析方法要求GB/T 27417-2017 n=7

被测组分含量实验室内变异系数/%

0.1μg/kg

43

lμg/kg

30

10μg/kg

21

10 μg/kg

15

1mg/kg

11

10mg/kg

7.5

100mg/kg

5.3

1000mg/kg

3.8

1%

2.7

10%

2.0

100%

1.3



5.13.3 精密度重复性验证定量方法GB5009.295-2023

5.13.3.1 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验证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

验证方法同
正确度验证方法步骤,可与正确度的验证合并进行计算每一种样品基质每一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5.13.3.3 采用标准添加样品验证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

验证方法同正确度标准添加步骤,可与正确度的验证合并进行计算每一种样品基质每一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5.13.4 精密度重复性验证定量方法GB/T 27417-2014

5.13.4.1 重复性的测定通常应在自由度至少为6的情况下测定。对一个样品测定7次;或对2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定4次;或对3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定3

5.13.4.2 方法重复性可通过准备不同浓度的样品或浓度与做方法回收率研究相近的样品(样品的准备可采用实际样品,也可采用添加了所需分析物的空白溶液或实际样品),然

后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由同一个分析员进行分析测定,并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具体计算值可参考精密度重复性分析方法的要求

5.13.5 精密度重复性验证定性方法GB/T 27417-2017

5.13.5.1 定性分析的精密度通常表示为假阳性或假阴性率,其可以用不同的浓度水平来确定。实验室进行方法验证可分析一组阴性或阳性加强样品。如对每个不同的样品基

质,两个重复样品在三个含量水平上加以分析。建议的含量水平为空白
(无分析物)、低浓度(接近方法的最低适用浓度)和高浓度(接近方法的最高适用浓度),可用标准加入法

得到适当的浓度


5.13.5.2按照同一个方法实施检测时,将测试样品分成两个或更多部分。一部分进行常规分析,其他部分在分析前加入已知量的标准分析物。加入的标准分析物的量应是样品

中分析物估计含量的
2倍~5倍,也可以是按照方法定量限、容许限等推算的标准分析物的量。标准添加法可用于衡量方法回收率,其可能受测定样品中分析物的含量和基质

等因素影响,也可用于评估在定量限、容许限等水平上的正确度。假阳性或假阴性率应与方法确认的数据相当,才能证明实验室有能力使用该方法。


5.13.6 精密度再现性验证

5.13.6.1 精密度再现性验证要求

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的要求GB5009.295-2023

质量分数(p)

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

p≤1μg/kg

≤40%

1 μg/kg<p≤10μg/kg

≤30%

10μg/kg<p≤100μg/kg

≤20%

100μg/kg<p≤10g/kg

≤15%

10g/kg<p≤100g/kg

≤10%

p>100g/kg

≤5%



      5.13.6.2 精密度再现性和重复性的自由度

重复性和再现性自由度对照表GB/T 27417-2017

每系列测试中样品数n

系列量 m

重复性自由度

再现性自由度

7

l

6

不适用

4

2

6

7

3

3

6

8

2

6

6

11

n

m

(n—1)×m

n×m—1



5.13.7 再现性精密度验证方法

5.13.7.1 对于方法的再现性精密度,每种样品应至少验证3个浓度,并包含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中间浓度(一般为关注浓度)和最高浓度,每个浓度每个实验室应至少2次平

行测定
GB5009.295-2023

5.13.7.2 再现性标准偏差可通过一系列多个样品获得,或多个系列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偏差进行计算。测试的自由度可通过系列量和每系列中样品数量进行计算。如果测试方

法是用于对一系列样品类型进行测定,如不同分析物浓度或样品基质,则精密度的评估需要选择每个类型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定
GB/T 27417-2017

5.14 中间精密度

5.14.1 中间精密度验证要求与再现性精密度要求一致。

5.14.2 中间精密度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同再现性验证方法,但需在 3个不同日期并尽可能采用不同人员、不同设备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完成,计算每种样品基质每个浓度的中间精密度

5.15 稳定性

5.15.1稳定性要求

标准溶液或试样溶液保存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储存条件下,其目标分析物含量应无显著差异

5.15.2 稳定性验证方法

根据标准溶液或试样溶液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储存条件和时间间隔,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和分析 件对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中的目标分析物进行测定

5.15.3 稳定性验证结果评价

对于只有 2个时间点检测结果的分析目标物稳定性的计算



式中:

Pi —i时间点目标分析物的测定浓度

PO—初次目标分析物的测定浓度

UE—仪器方法(不含样品前处理步骤)在PO浓度的扩展不确定度UE≤15%

5.16 方法等效性验证

5.16.1 验证要求

分析方法标准中,相同测定范围的不同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应没有显著差异 。

5.16.2 验证方法

5.16.2.1 至少选择3种代表性样品每种代表性样品至少采用待验证方法检测关注浓度的准物质/标 准样品或标准添加样品不少于6个。

5.16.2.2 可采用t检验法、F检验法、Bland-Altman统计图法、测量不确定度法或双向单侧t检验法等检验2个或多个方法间检测数据的一致性

5.17 稳健性

5.17.1 稳健性试验是考察环境或其他条件变量对分析方法影响的一项检验程序,一个稳健的分析方法应该不受环境等因素的微小变化而产生显著变化,即对于温度、湿度、气

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对于加入试剂量、反应时间等其他因素呈现不敏感性。


5.18 测量不确定度

5.18.1 方法验证/确认时,应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确保报告结果的表达方式不会引起错觉。合理的评估应建立在对方法实施知识以及测量范

围的基础上,并利用过去的经验,对各影响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不应有遗漏,也不能有重复。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条件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分量,均应采用适当

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5.18.2 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规定被测量;取样、储存条件、仪器的影响、试剂纯度测量条件、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和

假设、操作人员的影响、由相同条件下测量值的变动性所反应得各种随机影响等。


5.18.3 量化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

5.18.3.1 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得出A类不确定度:

5.18.3.2 根据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或者校准证书等信息用不同于A类评定的方法评定、B类不确定度。

5.18.4 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根据有关规则对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用合成不确定度乘上包含因子可以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5.19 化学分析法方法验证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

B.验证人员;

C.标准物质(适用时);

D.设备设施;

E.环境条件;

F.特性参数试验及分析;

G.验证结论(详述是否满足标准方法要求);

H.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名、日期。

6.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7417-2017 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

    GB/T 27404-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

    GB 5009.29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

GB/T 5009.1-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GB/T 32465-2015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

GB/T 27025-2019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